這也是為什麼張軍有一個配方的時候,廠裡的領導並不是特彆的重視。
因為化肥配方,就是最低級的研究。
就是不停的試錯,有實力的人,很多路不用走,就知道是錯的。
沒實力的人就笨一點,把所有的路走完,總能走到正確的那一條路。
隻是在研究的過程中,路由千千萬萬,你一輩子也不可能把這些路給走完。
後來張軍給研究人員輕易解決了很多問題,廠裡領導開始重視。
那是他們知道張軍的潛質。
張軍不需要手把手帶那些研究員,隻要給他們指明一個研究方向,出成果的概率就會大大提升。
所以,他們才願意花大代價把張軍給請過來。
張軍說道“曹書記應該不是跟趙廠長一夥的。”
“我們其實還有一條路可以走。”
“那就是出成果!”
“隻要我們出了成果,曹書記就會重視我們,站到我們這一邊的可能性就更大。”
劉慧彥立刻反駁“研究成果怎麼可能這麼快就出來?”
“就算你能給我們選定一個方向,想要出成果也需要一段時間。”
“越是大的成果,需要的時間就會越長。”
“我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
“趙廠長也不可能給我們這麼多時間。”
國營廠的權力巔峰是曹洪峰,而不是趙山厚。
廠長在廠裡隻能算第二。
要是曹洪峰站在他們這一邊,趙山厚就會多很多顧忌。
張軍說道“想要立馬拿到最終結果,那肯定不可能。”
“但我們隻要在拿到結果之前不停的有好消息,就能讓曹書記對我們重視。”
劉慧彥本想反駁,想到張軍在這方麵的能耐,又把話咽了回去“你能確保我們的研究過程都會很順利?”
在這方麵張軍是絕對的權威“如果是我研究的課題,那我一點把握也沒有。”
“要是想弄一個省級研究課題,我能保證他一切都是順利的。”
“甚至能保證最終能出成果。”
張軍腦子裡有著未來四十年的研究成果。
雖然很多細節他不一定記得住,但最終的結果他是知道的。
尤其是那些比較大的成果,他都知道。
這些東西在後來都成了本科、研究生必須要學的。
張軍後來都是帶博士的導師,這些東西他怎麼可能不知道?
劉慧彥眼前頓時一亮“如果你真的能保證的話,那曹書記站在我們這邊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同時我們還可以把廖廠長給拉進來。”
“他是最希望我們出成果的。”
“隻要我們出的成果,他就有可能爬上廠長的位置。”
廖澤剛是副廠長,他分管著研究和倉庫。
以前研究方麵可有可無對他來說並不重要,他的工作重心一直在倉庫那邊。
可管著倉庫除了能撈點油水很難有什麼大的成就。
如果他想要出成績往上爬,最好的還是研究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