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樣做,也算是對我的一種信任。”
“如果我是那種沒有能力,也心思不正的人,你肯定不會這樣做。”
“我們之間,好像也不算了解吧?”
趙海清笑了笑,說道“其實我對你還算比較了解。”
“我是農大畢業的,我的老師是劉善書教授,你應該認識。”
“我前些日子去市裡辦事,在老師家裡吃了一頓飯,他跟我說起過你。”
聽到趙海清是劉善書的學生,確實讓張軍很意外“那我應該叫你一聲師兄。”
張軍雖然不是劉善書的學生,卻也要叫一聲伯伯,叫趙海清師兄,也說得過去。
趙海清說道“張同誌客氣了。”
“如果我這個提議被領導通過了,你能不能答應把可以試驗村放在縣城邊上?”
張軍不置可否“還是等見了領導以後再談這個吧!”
龍井村已經不可能做試驗村了。
張軍現在的選擇也隻有放在縣城周圍,他沒有馬上答應的原因很簡單,他要想辦法在縣裡拿到更多的資源。
說白了就是要跟縣裡拿錢。
想要發展一個村,沒有資金是不行的。
至於這次試驗村的發現,張軍也沒打算給現在的農村找出路,而是打算給三四十年後的農村找出路。
接下來二十年,分田到戶的模式,已經足夠讓農村暫時發展起來。
但在二三十年以後,這種發展模式就不行了。
後來全國各地搞合村並鎮、新農村建設、宅基地改變等,其實都是國家在給農民找出路。
理想狀態是,農民在家也能賺城裡收入的三分之二左右。
在城裡要租房對、吃飯什麼都要花錢,在農村,這些開銷能減少很多。
如果全國農民的收入,都能達到城裡的三分之二,算下來,其實跟城裡也差不多了。
至於以後要走什麼樣的路,其實完全沒有頭緒。
張軍現在也不知道,隻能一點點試。
但這個不能跟其他人說。
如果其他人知道,兩三年之後,農村的問題就能基本解決目前的困境,誰還會支持他?
趙海清不知道張軍的心思,還以為他有其他的顧慮“那行吧!我還是想說,把實驗存放在縣城周圍要比放在偏遠地區,真的好太多了。”
張軍說道“現在秋收已經快完了,隻要趕在春耕之前決定就行,還有這麼長的時間,不用太著急。”
“麻煩師兄幫忙跟領導說一聲,我們也可以儘快把這個事確定下來。”
“前期也有很多的準備工作要做,能儘快決定下來自然是更好的。”
趙海清自然明白這個道理“行!那我儘快跟兩位領導彙報,有了結果,第一時間通知你。”
張軍忽然想起自己租房就快要下來“過兩天我可能要在縣裡租個房子,招待所肯定是找不到我,我把地址留給你。”
趙海清立刻找來紙筆“行,那你留個地址。”
張軍立刻寫下一個地址“那就辛苦師兄了。”
趙海清看了一下地址“這都是我應該做的。”
把張軍送出單位,趙海清並沒有任何耽擱,立刻去彙報。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