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磨劍、
繼續滴水、繼續磨劍、
再次滴水、再次磨劍。
磨劍的聲音,已經逐漸從難聽的磕碰聲變作利刃輕鳴。
本來被鐵鏽浸透了的劍身,慢慢顯露出它原本的風采。
“是柄好劍。”
“但還不夠利。”
劉協沒有起身,繼續枯燥的一遍又一遍的磨著這柄漢劍。
宮室內的燭火不再搖晃,天空上的光輝也不再黯淡。
二更已過,一天中最為黑暗的時間已經過去。
但劉協依舊是保持著一個姿勢,不斷磨劍。
此時的劍身已經光潔如新,可以照映出劉協的麵龐。
劉協手持漢劍,緩緩抬頭。
蒙蒙光亮,已然從東方升起。
而宮室內外,至今沒有半點動靜。
劉協知道,自己……贏了!
王允在這次他翹首以盼的權利爭奪中,不知不覺就輸掉了全部!
最後一次磨劍,劉協用自己的衣袖當做抹布,擦乾了劍身上的水珠,也抹去了劍身上最後一點鏽跡。
“更衣!準備朝會!”
順便,劉協將自己磨了一夜的漢劍交給宮人。
“掛回去。”
宮人接過長劍,轉身又要去拿劍鞘,卻被劉協製止。
“漢劍何須遮掩?直接掛在那裡,朕要看著。”
宮人趕忙起身,重新將漢劍掛上牆壁。
與此同時,其他宮人也手捧香盤魚貫而入。
大漢以袍作朝服、常服。
天子服色,則順應五時變化,即春青、夏朱、季夏黃、秋白、冬黑。
如今距離立夏還有幾日,所以宮人們給劉協準備的朝服正是一身青緣中衣。
換上朝服,便是戴冠。
聖人易之以絲麻,觀翬翟之文,榮華之色,乃染帛以效之,始作五采,成以為服。見鳥獸有冠角髯胡之製,遂作冠冕纓蕤,以為首飾。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所以這冠冕再最要不過。
天子之冠,廣七寸,長尺二寸,前圓後方,朱綠裡,玄上,前垂四寸,後垂三寸,係白玉珠為十二旒,以其綬采色為組纓。
這冠冕華貴無比,同時也沉重無比。
劉協頭戴冕冠,目色始終正視前方,不敢有絲毫輕佻之舉。
“入正殿宣室!”
隨著小黃門和幾名黃門侍郎的一嗓子,天子所乘的玉輅正式起架!
夫禮服之興也,所以報功章德,尊仁尚賢。
服玉藻邃延,日月升龍,山車金根飾,黃屋左纛,所以副其德,章其功也。
賢仁佐聖,封國受民,黼黻文繡,降龍路車,所以顯其仁,光其能也。
大漢天子的威儀,在這未央宮內彰顯的一覽無遺。
宮人侍從、虎賁禁衛,皆垂目頷首,不敢冒犯。
唯有端坐玉輅之上的劉協知道,這般的盛景,已經是漢室僅存的威儀了。
就和那柄漢劍一樣,能觀之地不過劍柄一處。
不過劉協並不著急。
因為他知道,這漢劍,終究會拔出來。
而今日的朝會,便是這柄漢劍,與砥礪的第一次碰觸!(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