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鄉長,確實是好久不見了。”
徐惠寶馬上給予積極回應。
宋思銘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他可是王寨鄉的黨委書記,後來,才調到米倉鄉擔任黨委書記。
然後,雙方就沒了交集。
前段時間,徐惠寶的父親重病,徐惠寶守護床前,幾次的乾部大會,都沒參加,算起來這應該是宋思銘回到王寨鄉工作後,雙方的第一次見麵。
“徐書記在米倉鄉工作,應該比在王寨鄉工作輕鬆吧?”
宋思銘跟徐惠寶攀談起來。
“也不輕鬆啊!”
徐惠寶歎了口氣。大倒苦水,“現在的糧食不值錢,一年兩季糧食,一畝地也就賺哥幾百塊錢,老百姓不願種地,很多人出去打工,地就那樣荒著,關鍵,打工也掙不了幾個錢,而且在外邊一呆就呆一年,除了過年,你在米倉鄉根本就看不到幾個年輕人。”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徐惠寶沒好意思講,那就是老百姓出去打工賺的錢,無法算成當地的gdp,這就導致米倉鄉的經濟數據非常難看。
之前的縣長陶冀給各鄉鎮開會,批評米倉鄉已經成為標準流程。
話說得要多難聽,有多難聽。
導致每次去縣政府開會,鄉長丁傑生都要提前做一晚上的心理建設。
“其實,瀾滄縣各鄉鎮的情況都差不多,年輕人出去打工,老人孩子留守。王寨鄉也是看不到幾個年輕人。”
宋思銘感慨著說道。
“但王寨鄉的情況,很快就有改觀,等青山古城和青池山景區建起來,年輕人肯定要回流的。”
徐惠寶很是羨慕地說道。
其實,不隻是王寨鄉,與王寨鄉鄰近的鄉鎮,都能被輻射到,奈何,米倉鄉離著王寨鄉幾十公裡,還沒有任何旅遊資源,根本就沾不上這個光。
“確實,我們已經開始為年輕人回流做規劃了。”
宋思銘點點頭,回應道。
“可惜,米倉山連座山都沒有,不然也可以效仿王寨鄉,發展旅遊業。”
徐惠寶說道。
曾經的米倉鄉因為沒有山而驕傲,如今卻因為沒有山而煩惱。
“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特點,得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
“米倉鄉的自然條件決定了,還是搞農業比較好。”
宋思銘對徐惠寶說道。
“問題是現在的農業不掙錢,要不然一大片一大片的好地,也不會荒著。”
徐惠寶說道。
“傳統農業利潤空間確實有限,可以嘗試搞搞新農業。”
宋思銘建議道。
“新農業?”
“具體怎麼個新法?”
徐惠寶好奇地問道。
“主要就是運用科技手段,種植附加值比較高的農作物,常見的反季蔬菜,水果,都屬於這個序列。”
宋思銘用通俗的語言解釋道。
“這種高科技的東西,普通家庭搞不了吧?”
徐惠寶提出難點。
“普通家庭肯定搞不了,前期投入大,也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實時指導,所以,最好還是規模化。”
宋思銘回答道。
“規模化?”
“可是規模化,誰來投這個錢?”
作為鄉黨委書記,徐惠寶自然明白什麼叫規模化,簡單說來,就是不能小打小鬨。
“我介紹給您一位投資商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