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拍攝確實沒有什麼看點。
如果隻是單獨一個鏡一個鏡的來看,你還會發現很無聊。
正如韓三坪所說。
哪怕他看完了全部劇本,一時之間也感覺這部劇沒啥大的衝突與矛盾。
這與後世那些寫網絡的一樣,一來就要黃金三章,一來就要出現金手指。
難道不出現就不行嗎?
很多時候。
對於這一些看起來很專業的業內人士。
他們會進入一個審美陷阱。
正如本子一樣。
他樣對於本子的要求,那就是一來就要矛盾,一來就要衝突。
可是殊不知。
矛盾衝突也隻不過是吸引觀眾的一個點。
但能吸引觀眾的,卻有許多許多。
《那些年》在前世為什麼火,就是因為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與回憶。
他並不需要太強的矛盾與衝突就能取得成功。
不過。
或許是文字劇本的原因。
這種東西用文字表麵的話,暫時不是那麼的表現明顯。
但陳誠並不著急。
他很耐心的去拍這一部劇。
雖然他知道。
他招的一眾演員都沒有特彆的拍戲技巧。
但陳誠仍然非常的有耐心。
“陳導,這幾個鏡頭行不行?”
一天戲拍完,副導演吳井源來到陳誠辦公室。
並調出當天拍好的鏡頭:“我感覺這些鏡頭藝術效果不夠,還有各個演員演技實在是讓人難於接受。”
陳誠看了看,笑著說道:“我覺得挺好,挺自然的。”
“自然倒是自然,就是感覺怪怪的。”
“有啥怪怪的。”
陳誠說道:“吳導,你是拍多了片子,一來就認為演員天生就應該怎麼怎麼演,怎麼演才最真實。殊不知,既然是演,他其實就不真實。反而,你看他們,不怎麼會演的表演,反而看起來更為自然,也更為真實。你想想,你當年讀書的時候,是不是這樣?”
“藝術不是要來源於生活,又要高於生活嗎?”
“理論這東西每個人看法不一樣,彆糾結,你就當這些人就是高中生隨便瞎演吧。”
陳誠這麼說,也不是對一眾演員放鬆標準。
前世《那些年》亦幾乎沒有一個是專業的演員。
最多就是郝少文。
但郝少文自童星出道之後,他就很久沒拍戲了。
至於說他的演技,也就這樣吧。
陳誠這一版《那些年》,反倒是和劇本比較接近。
正如男主角。
狗子哥張偉有一點小機靈,也不一種不服輸的個性。
此時他還不出名,沒有偶像包袱,演起來也是本色出演。
這就很符合男1號柯景騰的性格。
女1號吳青青更是。
本來就是學霸。
至於怎麼演。
陳誠隻跟她說,你隻要將你高中時的學習狀態表現出來,那基本上就ok了。
果然。
陳誠一說,吳青青一瞬間進入到了狀態。
至於其他的角色。
很多時候,陳誠都不給他們講戲,讓他們自由發揮。
至於為什麼不講戲。
主要是講戲這東西不是萬能的。
一些特彆要感情豐富,劇情比較衝突的,這樣的講戲演員就能夠比較理解。
但其實《那些年》從開始到結束,他都是比較平淡。
他就像是在給你講一個故事。
故事裡一直很平順,很平順。
就算是男主角與女主角誤會分開,也很平順,沒有太大的爆發點。
這與我們現實當中也一樣,就是很平靜,也很自然。
沒人什麼大爆炸,也沒有什麼震驚全校的事跡。
很多少男少女在一起,就是從曖昧來的。
最後,也在曖昧中分開。
這裡的曖昧也比較私隱。
哪裡有影視劇裡麵的,愛你愛到死去活來,愛你愛到天崩地裂。
所以在後麵。
哪怕男主角與女主角分開之後,郝少文飾演的謝明和與沈佳宜好上了。
但大家也沒有表示什麼。
難道要與“謝明和”乾上一架嗎?
難道又要死皮賴臉的,求女主角複合。
分開了就分開了。
錯過了就錯過了。
可能大家都知道,這一分開,這一錯過,就是一輩子。
但……
現實裡大家,不都是這樣嗎?
這也是為什麼《那些年》會引起這麼多人共鳴的原因。
不過結局。
陳誠稍稍改了一下。
劇中的男主角大學畢業了之後,不知道什麼原因開始了寫網絡,並且因此爆火。
但陳誠版本的,男主角大學畢業之後,並沒有這麼好的運氣。
他並不會寫網絡。
就算是會寫,但寫得也不好,沒有人看。
為了生活,他當起了場工。
直到女主角沈佳宜結婚之後,陳誠才變成導演助理。
是的。
陳誠寫的是自己。
但也不完全寫得是自己。
不是每個主角就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也不是每個年輕人與初戀分手之後,他就能成為彆人眼裡的白馬王子。
直到某一天。
劇中的男主角回憶起了往事,於是,他便自編自導,拍下了這一部《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
《那些年》拍起來沒有太多的難度。
有難度的是,幾乎每過一段時間,吳青青就跑過來向陳誠催稿。
沒得辦法。
之前忽悠吳青青飾演女主角,陳誠隻能每天拍完《那些年》之後,稍稍寫一段《魔道祖師》。
還好。
陳誠前世文筆還可以,又寫了這麼多短劇劇本。
加之此時陳誠的文筆已經達到80點,寫起魔道祖師,自然不在話下。
如此,倒也應付了吳青青。
“陳導,後麵的劇情要不要加點?”
最後一天,拍完了這一場,《那些年》就要殺青。
不過這時,吳井源卻又是再次找到陳誠。
“加點?”
“我覺得後麵,可以再加上那位男主角又從導演助理,變成了武術副導演,武術副導,副導演。然後,一路又成為演員副導演,第一副導演,聯合導演,最後成為獨立導演,接著成為了億元先生。”
“停停停……吳老大,你說這麼多,這是要拍誰啊?”
“你說拍誰?”
“彆看著我,後麵的不能拍。”
“哈哈哈,不挺勵誌的嘛。”
“勵不勵誌先不說,我們《那些年》是一部青春校園片,不是勵誌劇,不要搞錯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