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這些邊關郡守,能夠守住自家一畝三分地不被攻破已經夠好了,哪裡還敢奢望朝廷的救援?
不過此時鮮卑大軍的問題又不得不解決,戴景為此可是傷透了腦筋。
至於禍水東引的問題戴景也是想過的,可是想了想他又放棄了。
不說劉裕是這次大漢對鮮卑作戰勝利的功臣,在其他兩路大軍全軍覆沒的情況下值得大書特書,就說把這次対鮮卑造成重大損失的罪魁後手~劉裕並不在雁門的消息說個鮮卑人去聽,也要讓他們相信才行。
為此戴景那天可謂是如同上鍋~急得團團轉。
最後在馬邑縣縣令催命似的催促下,戴景想起了劉盛。
想著他們這支隊伍好歹跟著劉裕殺了這麼多鮮卑人,怎麼著也會有一些經驗吧?所以喚過劉盛幾人和他們商量起了這件事,懇求他們帶兵前去救援馬邑縣。
當然戴景還想他們保證,如果到時候事不可為允許他們帶兵撤退,他絕對不會怪罪他們。
當然,戴景想怪罪也怪罪不了,不說劉盛,鄭斌,薛樂兩人都是世家出身。雖說不是什麼大家族,兩人也並非嫡係出身,可是也不是戴景惹得起的。
更不用說他們全都是此次對鮮卑作戰的功臣,也不是他能夠隨便論罪的。即使幾人不幫這個忙,戴景也沒有絲毫辦法。
可是最後劉盛對於戴景的請求,連考慮都沒有考慮直接答應了下來。
對於劉盛來說野戰打不過鮮卑軍隊也就算了,守城總守的住吧。並且馬邑縣因為是邊城,所以修建時也有考慮到遊牧民族的入侵,倒也說得上是一座堅城。
不過劉盛還是跟戴景要了三千兵馬去支援,而張秦他們則被劉盛勸了下來。
畢竟劉裕讓他帶著這些弟兄安全的回到大漢,他也不能夠再帶著這些兄弟再回去冒險。
最後戴景一口氣答應了下來,還額外給了劉盛兩千兵馬,之後就催促他儘快上路。
因為這時候鮮卑大軍已經離大漢邊地不遠了,馬邑縣的縣令已經急的直冒火星,一上午連續給戴景發了十二封求救信。
所以戴景隻能催促劉盛儘快帶兵上路。
而後在劉盛又讓親衛給家中帶了一封信之後,他就帶兵上路了。
其實在回到雁門的第一時間,劉盛就派人給家裡去報平安了,怎麼說距離漢軍戰敗的消息也過去這麼多天了,劉家也應該得到消息了,想必母親她們應該擔心死了。
如果他不及時報平安,想必家裡都快要開喪悼會了。
本來劉盛還說這幾天就要回去了,沒想到卻又要食言了,也不知道劉裕在匈奴王庭怎麼樣了,有沒有娶到匈奴公主。
不過劉盛還是希望自家四弟能夠娶一個漢女。
“不過現在卻看不到了。”劉盛心中暗想道。
其實劉盛也知道此行凶多吉少,可是一想到此次鮮卑人是因為他們而來的,他怎麼也做不到坐視不理。
所以劉盛沒有讓張秦等人隨他一起去,畢竟此行他也沒有絲毫把握。
既然四弟讓他帶著這一千兄弟安全的回到大漢和家人團聚,那他就要說到做到。(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