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團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地一路向東行,差不多將近二十天終於是來到了景元帝國與東穆國的邊境。
兩國雖在以往常年交戰,但近幾年卻沒有什麼戰事了,應該是打了這麼多年雙方都打累了。
戰爭本來就是國力的消耗,誰也不可能一直這樣打持久戰下去。
按照當初雙方停戰時的約定,各自大軍都後撤五十裡,如今駐守在景元帝國邊境上的軍隊隻有沿著邊境分散在各地的少數兵馬。
而邵曦所經過的東平關,正是當年付彪所在的東平府武威軍。
東平關這個地方也正是往年兩國交戰最頻繁所在,因為此地扼守要害,誰占領了東平關便可做到進退有據。
所以被安排在這裡駐守的都是邊軍中的精銳,而如今駐守在此處的恰巧又正是當年付彪所在的東平府武威軍虎字營。
當邵曦帶著使團進入東平關之後,隻見武威軍虎字營軍容嚴整,士氣高昂,無論是守關將領還是下麵的士卒看上去都十分精神。
在東平關也有不少百姓居住,雖然景元帝國與東穆國之間曾經常年交戰,但在兩國的民間還是有不少的私下貿易在進行。
兩國的當地官府對此事也都是睜一眼閉一眼並沒有去深究,畢竟打了這麼多年的仗,當地百姓的日子已經過得很艱難了。
若是能通過經商換取些各自的所需倒也算是為朝廷減輕了不少的負擔,所以雖然在明麵上是禁止的,但實際上這些事情並沒什麼人去管。
隻要不出什麼亂子,當地官員和守軍將領也樂見其成。
畢竟都是人,打起仗來雙方是死敵,可放下刀槍每個人都要繼續生活,日子總還是要過下去的。
民間的這種私下貿易其實還有助於兩國邊民之間的交往。
如今東平關內外的兩國百姓倒是相處得十分和諧,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相互敵視,你死我活。
反而看上去倒是一片其樂融融,這倒是讓邵曦有些沒想到。
雙方百姓的交易所在正是東平關外五裡之地,其實這樣的現狀難免會有東穆國的暗探、細作混在百姓之中,從中打探消息。
不過這種事情都是相互的,東穆國派出暗探和細作,景元帝國這邊自然也會派出暗探與細作打探對麵的消息。
打探消息是一方麵,另外有些軍中所需也要派人到此來采購。
有趣的是,儘管這些人都彙聚在此地,可就算雙方知道彼此的身份也不會動手,都假裝不知道各忙各的。
這就在當地形成一個非常有趣的局麵,有的時候打探消息時沒準問到的就是對麵派出來的人。
一旦雙方察覺情況不對便會各自轉身就走,誰也不會刻意地去為難誰。
此時邵曦帶著使團隻是進入到了東平關,還沒有機會到那個商貿的集市上去。
不過一進入東平關看到人來人往,熙熙攘攘便知道這裡的邊境貿易做得是如火如荼,倒是一片繁榮景象。
駐守在此處的將領是個都尉,名叫秦昊,此人曾因立下戰功被封為寧遠將軍,雖然他這個將軍隻是一個稱號,但做到都尉卻是憑著自己的本事。
駐守玉龍關的都是三品的將軍,可駐守在此地的卻是一個五品都尉,由此便可見此人所率之部的戰鬥力有多強。
東平關這麼重要的地方交給他,也證明了這武威軍虎字營在東平府是有著相當地位的。
使團進了東平關,自然是要與當地的駐軍取得聯係,畢竟何時出關,怎麼出關還都要聽秦昊的安排。
再說,這麼一大隊人馬要進入東穆國,東平關這邊也要派人前往對方駐軍所在之地取得了聯係,雙方協調之後使團才能出關進入東穆國境內。
所以這種事沒個三天兩天隻怕是弄不完的。
於是邵曦安排徐茂成去聯係秦昊,可徐茂成卻笑著搖了搖頭。
對邵曦說道:“邵大人,我們可是奉聖上之命出使東穆國的,如今來到東平關無需我們去找秦昊。
“如此顯眼的皇家儀仗,這一路上穿州過府你何時見過沒有人出來相迎?我們隻需等著秦昊自己前來便是。”
邵曦這才反應過來,他們這麼大一隊人馬,用的又是皇家儀仗,恐怕還沒進東平關秦昊便已經知道了。
不過邵曦有些奇怪,不管按照雙方官職的高低,或是此次使團出使的規模,照理說秦昊不是應該老早便出來迎接才對嗎?
為何如今使團都已經入了關還沒見秦昊前來?難道是有什麼事情給耽擱了?
不管怎麼說,這麼一大堆人馬不可能就這麼站在這裡等著。
於是邵曦命徐茂城安排使團隊伍在當地的館驛落腳先住下來再說,秦昊若是想迎接自己自然會前往館驛拜見。
就這樣,使團的大隊人馬住進了當地的館驛。
一下子這麼多人,就算再大的驛館也住不下。
邵曦又讓徐茂成在離館驛比較近的地方找了幾家客棧,安排那些車夫腳力和一些不重要的隨行人員入住。
使團中核心的成員則是住進了館驛之內。
這一路上雖然是走走停停,但也算是風塵仆仆了,儘管出來的時日不多,大梁城離東部邊境相比於去南趙要近上許多。
但折騰了這麼多天,自然也都是人困馬乏,一住進館驛眾人便先飽食了一頓,然後各自回房休息。
到了入夜時分,將白錦卿和胡玉山,還有趙文煊和李方榮四人叫到自己房間商量此次出使之事。
如今人馬已經到了東平關,下一步便是出關進入東穆國境內,一旦踏入東穆國,接下來所有的事情就都隻能靠使團自己來解決了。
所以邵曦想與他們四個人再商量一下接下來的行程,畢竟出了東平關前往東穆國的京城濟州城也還要再走上十來天。
到時候隻能算是勉強趕上那老太後九十歲的壽辰。
之所以將行程安排得如此緊密,說起來也是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