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對視一眼,他們知道,現在不是暴露自己的時候。
與那道士點頭表示知道了後,兩人就沿著路標往人多的地方去了。
義捐活動是在道觀正中心的祭祀台舉行的。
祭祀台是一個方形的高台,大概五米寬五米長。
台上擺放了很多蒲團。
台子正前方擺放了一個很大的功德箱,還有一張桌子和椅子。
一名道士坐在椅子上,手邊放著黃符,以及毛筆和硯台。
他的旁邊還站著一名比他更年輕的道士。
台子的四周圍滿了人,大家竊竊私語,好奇地望著台上。
就在沈初瑾和時熠走到人群後方的時候,一名身穿黑白道袍,頭戴黑色混元巾,手持拂塵的道長,昂首挺胸地大步朝台上走去。
他的年紀大概四十多歲,國字臉,長得很慈善。
在他的身後,跟了一長串挽著發髻,身穿道袍的小道士。
男女都有,年齡不一,從一兩歲到十三四歲的都有。
走在最前麵的孩子像是見慣了這樣的場景,神色都沒有波動。
走在中間的那些孩子則好奇地轉動著眼珠子,這裡看看,那裡瞧瞧,小心謹慎。
還有的則目光呆滯,猶如癡兒一般。
他們是被成年的道士牽著上台的。
所有小孩兒去到台上,都乖乖地坐在蒲團上。
等他們坐好後,手持拂塵的道長這才開口。
他字正腔圓,不卑不亢道,“大家好,我是慈恩觀的觀主慈空道長,感謝大家能來參加我們慈恩觀的義捐活動,按照規矩,請大家不要拍照和錄製視頻,以免褻瀆神靈。”
說完這句話後,他慈愛地看向了身後的孩子們。
“台上的一百一十八名孩子是我們道觀救助的來自全國各地的孤兒。
如大家所見,其中一部分孩子的智力是有問題的,養育他們會花費不少錢財和心力。
我們雖有心,但我們是修道之人,錢財乃身外之物,是以並沒有多少金錢來持續性地供養他們。
所以我們才會每年舉辦一次義捐活動。
旨在尋找與我們誌同道合的愛心人士,與我們一起來施愛心,做善事。
按照以往的慣例,第一輪是善捐。
有意捐款的愛心之人可來到台前,將善款捐於功德箱內,無論捐多捐少,都可以得到一張平安符。”
“沒有現金怎麼辦?”有人大聲問。
坐在功德箱旁的道士立馬回答,“考慮到這一點,我們也與時俱進地開通了一個慈捐收款賬號,所得善款全部用於贍養孤兒。”
說著,他就拿出了一個收款碼,放在了桌麵上。
大家並不覺得有什麼。
現在手機轉賬那麼方便,很少有人帶現金了。
估計道觀也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才貼心地弄了一個收款碼。
“慈空道長大義,我來捐第一筆!”
一名膀大腰圓,一看就是成功人士的男人率先走了出去。
他從通道去到內場,走到了功德箱旁,從包裡拿了一大疊紅色鈔票,全部投進了功德箱。
粗略一算,起碼有兩三萬。
“請問信士姓甚名誰?”
功德箱旁的道士問。
待那人說了名字後,道士便執起毛筆在黃紙上寫上了那人的姓名,然後將黃紙遞給一旁的另一名道士。
另一名道士就將該黃紙折疊成三角形狀,恭敬地遞給了捐款的男人,並說了一聲,“好人一生平安。”
男人開心地拿著平安符離開了。
在他之後,其他人也挨著挨著排隊去捐款了。
時熠注意到沈初瑾的視線一直盯著台上的那些小孩兒,不由靠近她耳邊。
“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