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這就是門生意_十九世紀就醫指南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十九世紀就醫指南 > 88.這就是門生意

88.這就是門生意(1 / 2)

原本卡維是該以助手姿態一起站上演講台的,但經過剛才那麼一鬨,台下的情緒不穩,卡維就不去湊熱鬨了。

反正下午需要上台兩次,有的是發揮機會。

比起之前的幾項報告,伊格納茨的新術式算是回到了皇家外科學院該有的高水準,給接下去的會議定下了基調。

但“新風向”本身就是一些全新的手術嘗試、建議和對手術可能性的一種開拓,並不具備普遍性。卡維給的唇裂修複三角瓣法足夠精彩,從口述的過程和最後給出的屍體修複照片來看,這種新術式的效果肯定不錯。

但還是老問題,缺乏可以拿來驗證手術效果的實例。

“我已經聯係到了兩位願意嘗試新術式的唇裂病人,不出意外的話,下周就將開展這兩台手術。”

伊格納茨說道:“同時我也將開啟幼兒唇裂修複術的嘗試,在孩子還未長大成人之前就對唇裂進行修補,應該可以適量減少之後的畸形和語言障礙。”

雖然沒有手術實例,但新的三角瓣手術方式足夠吸引人,又把場內的注意力從術後傷口潰爛拉回到了手術本身。

緊接著上場的還是副院長艾丁森,帶來的是他自己的手術器械:“化膿性扁桃體炎的切除手術大家應該都做過,是用環形刀套中扁桃體,然後用銀叉紮入其中做固定,最後做切割。【1】

當然在鄉下的小診所裡,我們還能看到幾十年前使用的柳葉刀,不管切割刀具如何迭代更新,固定的方法都差不多,就是一根銀叉。因為用其他鑷子或者鉗子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滑脫......”【】

在做這種切割手術的時候,病人不能平臥,因為充血的扁桃體在手術摘除時往往會大量出血。平臥會讓血液嗆入氣管,引發手術意外。

所以艾丁森自行改良了一種扁桃體抓持工具。【3】

工具的效果肯定不錯,但這在手術新風向中並不算少見,基本會被當做預熱項目放在靠前的位置。

現在能排在伊格納茨之後說明艾丁森還有其他東西:

“諸位,我在上千次的扁桃體切除術中發現,被部分切除的扁桃體還會繼續生長,原先的感染症狀難以消退。這讓我不得不考慮是否應該做完整的扁桃體切除術,即包括其包膜一起切除。”

說到這兒,他拿上來的是簡單的手繪圖,上麵顯示了如何做這種全新的扁桃體切除術。

“法國人從十八世紀研發的‘斷頭台’依然可用,隻是在操作時需要一些小小的技巧。”【4】

艾丁森做了個簡單的手勢:“在刀環套中扁桃體後,我們先不做切除,而是用手指擠壓齶舌弓,等徹底暴露出扁桃體後,再行切除。”【】

“手術成功率如何?”台下忽然有人問道。

“在我嘗試的30例手術中,完整切除的有1例,成功率在36-37%。”艾丁森知道成功率並不算高,辯解道,“手術需要一些經驗技巧,我感覺自己已經快掌握其中的竅門了,在最近的10例手術中,已經有例做到了完整切除。”

“完整切除後就不會複發了?”

“這是當然。”

“我也遇見過扁桃體重新生長的情況,這個方法倒是有一試的必要......”

經過兩位副院長的輪番上場,總算讓新風向徹底回歸了正軌。

如果說從唇齶裂修複到扁桃體切除,讓卡維見識到了這些vienna外科醫生在精細整形上的努力,那接下去這例巨大頸旁纖維瘤切除+術後修複就已經有了現代整形手術的雛形。

腫瘤幾乎和病人的臉擁有相似的體積,為了能保證術後恢複,醫生特地預留了一塊皮膚作為臉皮。先行切除腫瘤,然後留下皮瓣做皮膚縫合。

在經曆了整整3個小時的漫長手術後,她終於恢複了普通人的樣子。【6】

“這應該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麵頸部腫瘤切除+整形術了吧?”

“確實,這個纖維瘤重達4.kg,應該能刷新記錄了。”

“術後恢複如何?”

“纖維瘤並沒有影響到骨骼和肌肉,咬合沒有問題。隻不過因為長期壓迫,病人臉部依然存在一些偏斜,術中製作皮瓣時我沒有想到這一點,還是留下了些遺憾吧......”

頸部整形之後緊接著來到了眼科。

哈特曼醫院專精眼科的雷多醫生為所有人帶來了他的眼球固定技術,用一柄金屬叉輕輕刺入患者的結膜和鞏膜之中,使得斜視矯正術中眼球不再胡亂轉動。【7】

而之後的白內障摘除術卻是一場來自德國的手術。

最早的白內障摘除是囊外摘除,沒有麻醉,醫生和病人麵對麵而坐。醫生會切開病人角膜下緣,並擴大至10度,然後切開前囊,用手指按壓下方角膜緣將核娩出。【8】

刮去皮質,角膜複位,然後包眼,縫合是不存在的。【9】

而雷多醫生這次向眾人展示的,是一位德國醫生做的經鞏膜小切口晶體摘除術。【10】

在麻醉逐漸降低所有外科醫生手速的時候,操作上的精細化就慢慢成為了他們攀比各自技術的東西。小切口、低出血都開始成為手術成功與否的指標,所以小切口手術一經提起就引起了所有人的興趣。

因為沒有超聲乳化技術,晶體核不是乳糜狀的液體,想要摘除就需要一個與之大小匹配的切口,所以普通的白內障摘除切口大小在6-8mm。

還不到經典術式一半的小切口?

堅硬的晶體核該怎麼出來?

魔術麼?

“德國醫生的切口隻有3mm。”雷多醫生拿出了自己的手繪稿,解釋道,“他先在眼內將晶體核做切割,切成四份。待切割完之後,再又小切口牽拉而出。”

此話一出,立刻引來了不少人的讚歎,分割完之後再娩出是他們沒想到的。

但很快,一些不同的質疑聲出現了,這是新風向中的常態:“眼內切割,會不會對眼睛造成不必要的負擔?比如角膜水腫?囊膜破裂?”

“不隻是術中的損傷,我對術後視力恢複也持懷疑態度。”

“確實,手術不應追求場麵上的漂亮,更重要的是術後恢複能否達到預期。小切口看似很精彩,估計博得了不少觀眾的喝彩,但最後還是得看病人滿不滿意。”

雷多也沒有回避這些問題,一一做了回答:“在這位德國醫生的0例小切口白內障手術中,確實有17位出現了角膜水腫,其中3位在3天內自行恢複,其餘的恢複時間略長了些,在-7天左右。”

“水腫幾率有些高,那囊膜破裂呢?”

“有3位。”



最新小说: 鑒寶神瞳 記憶覺醒後,白月光把劇情刀了 讓我勾引太子,我入宮你哭什麼? 不正常型月 大明求學日常 重生1990,從替綠帽女友還債開始逆襲 港夜儘欲 葉星語封薄言免費閱讀 大唐好聖孫! 華娛:導演從文藝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