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說,他的血不會白流,他流過的每一滴血,將來都會反噬在太後黨身上,他做了第一個,但他不是最後一個。”
“父親說,軍機房成立之日,太後黨倒台便指日可待,不容有任何差池,此一舉不成,以後就不可能再成。”
“【倒顯】是父親畢生心願。”
“為【倒顯】而亡,一直是父親的誌向所在。”
“如果父親不成,我也將步父親後塵。”
“所幸,父親成了。”
“父親今日早朝時對我說,他昨天晚上做夢,夢到了太後黨樹倒猢猻散的場景,十分大快人心。”
“他臨行前對我說,齊王【倒顯】功成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殿下很清楚,這才是最好的局麵。”
齊雍心中湧現了一股澀然“好好安排你父親的葬禮,如果有需要幫忙的地方,就派人到齊王府遞個信。”
張修遠揖首,對齊王殿下拜了又拜,眼含熱淚地吩咐家丁,將父親的屍體搬上板車,他坐在板車上,車夫趕著一匹老馬,板車行過市。
大街小巷都在指點議論,都察院正四品,左僉都禦史,張昌興,張大人,冒上死劾軍屯十弊,觸柱死諫,當堂身亡。
張大人為大周朝百萬軍士發聲,舍生取義。
普通百姓不知張昌興這一壯舉代表了什麼,卻也知道張大人是一個好官,不覺就跟著板車一路相送。
綿延了何止十裡。
張昌興出身農戶之家,家裡有幾畝薄田,父親有祖傳的木匠手藝,家裡有些餘錢,便讓張昌興讀書認字,出人意料的是,張昌興在讀書上,表現出了過人的天賦。
張家一大家子決定勒緊褲腰帶供他讀書,村裡的人也幫襯了許多,他也不負眾望,縣試(童生)、院試(秀才)、鄉試(舉人)、會試(貢生)、殿試(三甲進士)……
二十七歲欽點了進士,但他隻是普通的百姓之家,連落魄的寒門學子都算不上,沒錢沒人脈沒背景,最後進了都察院,全靠一腔忠直,得了尤大人看重,熬到了都察院左僉都禦史,也就到頂了。
他彈劾太後黨有十餘年。
最後血濺大殿。
張昌興一生清貧,都察院又是清水衙門,在京為官多年,住的仍是租賃的四合院,位置就在大興一帶,離京裡有些遠。
每次早朝,他醜時就要從家裡出發,卯時之前要抵達宮門,等候宮裡大開宮門。
每日上衙也要比彆的大臣早起一個時辰。
一生恪儘職守,兢兢業業。
沈昭嬑沒想到,前世今生張大人都死在軍屯一事上,心中一陣唏噓。
張大人的靈堂第二天,就搭好了。
女眷這邊,柳心瑤有孕在身,不好前去吊唁,隻得讓唐氏帶沈昭嬑、沈如婉前去吊唁。
平日裡門可羅雀的張家,如今是門庭若市,前來吊唁的大臣,及慕名而來的學子,往來不絕。
張家長媳,張修遠的妻子白氏,引著唐氏三人進了東麵的廂房裡,廂房是臨時收撿出來的,顯得十分簡陋,已經等了許多女眷。
白氏一臉歉意“家中簡陋,卻是怠慢了沈三夫人,及兩位姐兒。”
公爹去世之後,前來吊唁之人,絡繹不絕。
家中的院子本就不大,為免怠慢了客人,將左右兩廂的院子也租用了,仍然局促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