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十月,劉備與孫策大戰於丹陽郡境內,最終依照秦瑱之策擊敗了孫策兵馬。
麵對來勢洶洶的劉備,孫策在痛定思痛之後,決定再度收縮防線。
隨著劉備進入江東平原,原本的依險而守的戰略完全失效。
由是孫策索性主動放棄了涇縣、蕪湖兩座城池,將原本分散的兵力重新集結。
以他所部五千並上孫賁手中三千,退到了丹陽郡郡治宛陵縣堅守。
同時,為了和秦瑱這種戰略高手對決,他再度將權力下放,委任周瑜擔任東吳大都督。
防線一度收縮到了吳郡邊界的潥陽,與石城、宛陵形成了一個新的三角戰線。
這個防線雖然是以城池來設防,但很明顯,作為主公的孫策這一次將自己安排在了第一線,死死把住了會稽的門戶。
故而在聽到這個戰略部署之後,劉備也是一陣吃驚道:
“孫伯符今即敗退,不思退往會稽,何以還欲堅守宛陵?”
“此非隻身犯險,顧小而失大否?”
不怪劉備如此驚訝,因為現在宛陵一定是守不住的!
隨著春穀、涇縣、蕪湖等重鎮陷落,宛陵就成了一座孤城。
一旦他們將宛陵圍住,那孫策就成了孤軍,九死一生,這顯然不是一個主公應該做出的決斷!
身為主將,最應該做的,就是待在後方,時時刻刻保證自己的安全。
不然一旦被敵軍所擒,那其麾下兵馬就會自己混亂!
可秦瑱聽了,卻給出劉備了一個合理解釋。
在他看來,孫策這不是將自己至於險地,而是為了效仿項羽當年破釜沉舟之策!
因為現在江東已經無險可守,一旦退到會稽,隻要被他們切斷兩個郡的聯係,那吳郡就會被慢慢蠶食。
同理,吳郡那邊失去聯係,會稽早晚也會被他們所取。
所以孫策現在最後的希望,就是死死守住宛陵!
隻要宛陵不陷落,那江東軍就還有一點反攻的希望。
一旦宛陵陷落,即便這一次江東沒被他們奪取,憑豫章、丹陽兩個郡,孫策也會被耗死。
孫策就是洞悉了這一點,意圖以自己為誘餌,將他們留在丹陽境內!
如果他們全力進攻宛陵,那後方弱點就會暴露給周瑜。
反之,如果他們全力進攻潥陽,孫策也能不斷從後方襲擾。
可以說,孫策這個策略,是應對他們兵力優勢的最好策略!
劉備麵對這番解釋,不由暗讚孫策真乃人傑。
在兵敗之後,還能如此之快的整理自己的思緒,給出這麼一個應對之策,屬實是個合格的統帥。
但讚歎之中,想著孫策親領八千餘人堅守宛陵,他便一陣頭疼道:
“今我軍兵馬雖多,可孫策領軍之能非凡!”
“此人以八千人守此地,我軍非全力猛攻而不得下!”
“又兼孫策使周瑜任大都督,集結吳郡兵馬恐有兩三萬人。”
“我軍若要分兵,少了恐難抵禦孫策,多了又難取宛陵,如之奈何?”
眾人聞之,自是一陣思慮,可劉曄卻是出列一笑道:
“敵軍雖有堅城駐守,可我軍亦可製攻城利器應對!”
“為慮者孫策堅壁清野,難伐木材,可以工匠於後製作雲梯、井欄、拋石車等物以助攻城。”
“如此,不須太多兵馬,亦可奪取輕易奪取宛陵堅城!”
在原本曆程之中,劉曄的戰術曆來靈活多變。
官渡之戰時,麵對袁紹搭建的土方箭樓,其人便建議以投石車對敵。
眼下見孫策有心死守宛陵,他便想起了攻城器械這一環。
實際上攻城器械大都是到城下趕製,耗時長久。
古代攻城攻個幾個月,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兵馬到來,需要先安頓下來,嘗試進攻。
進攻不成之後,再想辦法製造攻城器械。
一來二去,幾個月時間悄然而過,糧草耗了一堆,攻城方才開始攻城。
劉曄現在還未自城下,便建議先製造攻城器械策略,自然能節省大量時間。
不過這個時代的攻城器械不是後世那種組裝型,很難運走。
所以劉備聽了這個建議,就一陣皺眉道:
“此計雖可,然則雲梯、井欄能運,拋車卻是重物。”
“除卻至城下伐木製作之外,又能如何先製?”
劉曄聽此,便猶豫了一會兒,秦瑱見狀卻笑道:
“此亦不難,我知一人精通此道!”
“我軍現在欲製工程利器,可尋此人之助!”
二人一聽秦瑱連這都有辦法解決,便問秦瑱說的是誰。
這人還能是誰呢?諸葛亮的老丈人黃承彥唄!
劉備聽得秦瑱和沔南名士黃承彥都有交往,便即大喜道:
“既有這等奇人,不妨請來相助?”
秦瑱一聽,卻連忙搖頭表示黃承彥多半不會前來,隻可寫信相求。
劉備聽罷此言,遂寫書一封,讓秦瑱派人渡船至荊州尋黃承彥設計投石車。
如此商議一番,劉備便留下陳策駐守涇縣,帶著兵馬再行進軍。
至於蕪湖,與太史慈合軍一處,便見到了自己心心钅畹拇蠼?
隨著兩軍合軍一處,他們麾下兵馬已然將近五萬,如果加上俘虜和水軍,更是有六萬之多。
這麼多兵力抵達蕪湖,自然不是一個小城可以容納的。
於是他便在城外安營紮寨,讓太史慈等人出城赴宴。
一時二人相見,皆是欣喜不已,劉備直把著太史慈的手一道進入營中。
入帳之後,二人又是一陣詳談,談及當日在北海交往之日,又是一陣感慨。
遙想當初,太史慈剛逃難回家,劉備亦是一個小嘍囉。
可數年之後,劉備已是一方梟雄,太史慈也已無當初那般青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