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家灣到老黑山礦務局,也就六七裡路,與去鎮上的方向恰恰相反,正常行走也就半個多鐘頭。
想到礦務局外麵的貓市,向南去知道最早是七三年形成的,由於礦務局挖煤工人眾多,且都是乾的風險高苦力活,補充體能的肉食最是受歡迎。
在過去人民公社時期,人們是不可能經常吃到肉的,當然現在也好不了多少!向南去清楚地記得那時的人們,通常把吃肉稱為“打牙祭”,城市戶口的居民,還可以憑每月每人發的半斤肉票,割點肉來吃一次。
對於廣大農民來說,就沒那個待遇了,小孩子都盼著過年。
因此,一些膽肥的人民階級敵人,就在礦務局外麵擺起了貓攤,賣各種物資。
貓攤,顧名思義就是跟藏貓貓似的,賣東西的也不敢吆喝,買賣雙方都跟地下黨接頭似的,顧客好處是買東西不需要票,就是價格貴了點!
風險高,自然利潤要大,彆看隻是賣點東西,在那個年代被抓住,就是投機倒把的罪名,讓你蹲幾年小炮樓還是輕的,搞不好還能吃上花生米,這麼高的風險,不貴?誰他娘的賣啊!
直至1978年12月**中央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我國才進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曆史轉折點,政策相對來講才寬鬆了下來,開始有人稱那個地方為“貓市”。
雖說現在82年買肉,已經不需要肉票了,但鎮上市場的供應量還是有限製的,加之離老黑山礦務局又遠,工人們大多數寧願在外麵的貓市買人家倒賣的東西。
貓市還是秉承著前些年的老規矩,一般都是晚上七八點出攤,十二點收攤。
怎麼看都跟後世大工廠門口外的夜市差不多。
向南去跑一會,歇息一會到了礦務局,礦物局院牆林立一字排開,牆上各種粉白色標語隨處可見,什麼“鼓足乾勁,力爭上遊,為社會主義添磚加瓦”
“挖社會主義煤碳,建設全民幸福時代”
“擼起袖子,向煤炭要效益,揮起鏟子,向人民獻成績”
“……”
等等俱有時代特色的標語,看得重生過來的向南去感慨萬千!
走到礦務局大門外一條土坯路的貓市,已經饑腸轆轆,他今天隻是中午吃了碗冬瓜片片,外帶老婆留給他的一個包子,體能早就被虎形山那頭該死的熊瞎子追沒了。
今天中秋節出攤的人還不少,礦務局礦燈能照到的好位置都差不多擺滿了,向南去挨著一個賣包子的,拿出獵物放在蛇皮袋上擺好,坐等礦務局的顧客上門。
賣包子的中年漢子瞅了他一眼,神色不喜,但也沒有說什麼,向南去笑著道:“嘿,大哥,你這包子可真香,個兒也比鎮上的要大得多”
中年漢子聽向南去會說話,露出笑臉道:“哪裡哪裡,都自己家做的,還算湊合吧!小兄弟第一次來?”
向南去點頭道:“今天運氣好,山上打了幾隻野兔子,自己家吃不完,就拿來賣”
兩人聊著天,一個高大的青年人走了過來,隔著十幾步看著中年人喊道:“老陳,給我來十個……不,來二十個肉包子,要熱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