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對於高振東這種明目張膽的“敲詐勒索”,柳教授欣然接受,機會難得啊。
高振東的主動出手,讓柳教授非常有興趣,在他看來,這種具體的機械結構,高振東基本上是沒有動過手的,在他們這裡,高振東差不多都是在大方向上指導。
所以高振東的提議,他馬上就答應了,很想看看高總工的實力啊。
而且彈鼓這個事情也不是太影響整個項目的總體進度,他得感謝高振東,沒有要求像249一樣同時兼容彈匣和彈鏈,那玩意實在是既要又要還要的典型,最終效果嘛,嗬嗬……。
但是他是沒想到高振東什麼都沒找他要,就隻要了一個新槍的彈匣口的結構設計圖就走了,連教練彈都沒要一顆的,也不知道在設計過程中高振東是怎麼進行驗證的。
三軋廠民兵隊你猜我都有些啥?
他知道高振東肯定能做出來,好不好另說,但是萬萬沒想到高振東手腳這麼快,一個月不到就把結果帶過來了。
粗看起來,好像和rpd的彈鏈盒沒什麼區彆,但是一看見外露的發條手柄,柳教授就意識到,這東西不簡單,至少相比pph41的那個,不簡單。
這個外置發條手柄讓柳教授馬上就明白了高振東的意圖,這東西可以把子彈先上上去,但是不上發條,在這種情況下,發條是不受力的,能夠有效的防止發條長期受力導致的永久形變等問題。
等到需要用的時候,提前擰幾下就把發條上好了,這點兒時間在戰鬥準備的時候無論如何都是能擠出來的。
這種方式,很好的解決了提前裝彈和供彈可靠之間的矛盾。
高振東其實也沒乾什麼特彆的,他就是把前世的81配套彈鼓抄了一遍,至於機加工嘛,廠裡也不是沒有。
有標準答案在那兒,還去費那勁乾嘛。
柳教授打開彈鼓,裡麵的結構粗看起來,是被兩層鋼板組成的撥彈板或者叫撥彈叉一格一格分開的,與pph一條滑道,沒有其他固定零件的方式不一樣。
看了兩眼,看起來仿佛平平無奇,柳教授知道這種東西,不上實槍實彈是什麼都確定不了的。
他轉頭叫自己學生,上彈,打幾個彈鼓試試再說。
柳教授的學生接過彈鼓,一上彈就感受到了這東西與pph41的不同,這個彈鼓是彈頭朝下裝的,或者說,能拆開的那一麵,是彈底方向。
將幾發彈頭朝下的裝進一個格子裡,學生用力搖了搖,很驚喜的發現彈被固定得很好。
他繼續裝彈,這下子,大家都發現這個結構與pph彈鼓的一個不同之處了,前者必須將彈底對準底部滑槽放進去,實際上裝起來有些慢。
而高振東這個不一樣,每一格,隻需要把彈頭朝下的往裡麵扔就行了,不用特彆的注意位置和對齊問題,最多就是每一格,在裝最後一發彈的時候順手規整規整就行。
一個字兒,快!
什麼叫快裝彈鼓?這才叫快裝彈鼓!
很快,學生就把彈全部都裝好了,速度快了不少,子彈裝得差不多之後,學生甚至無師自通的把彈鼓搖了兩下,子彈一下子就顯得非常規整了。
撥了幾下,把彈頂到抱彈口,然後補充上最後幾發彈,大家才發現這個彈鼓和他們仿製的彈鼓的第二個不同,抱彈口插入彈匣口那一段,外形尺寸雖然和彈匣一樣,但是內部有一些小小的鋼片結構,使得子彈在這裡依然是單排單進的。
柳教授一看,啊的一聲叫了出來。
“啊,這個事情就這麼解決了?而且利用了抱彈口部分的寬度,把滑槽進入抱彈口的角度做得更加平滑?我們可真傻,還老想著怎麼解決這個雙排雙進的可靠性問題,沒想到你直接就不要那幾發彈了,改成單排單進就解決問題。高總,你這一手,可真是大巧不工啊。”
高振東沒多說話,隻是笑道“打了再說,打了再說,嗬嗬。”
幾位京工大的人對視一眼,嗯,高總這話在理。
把彈鼓發條一上,往樣槍上麵一插,臥倒,然後柳教授一聲令下。
“射擊!”
“噠噠噠噠噠……”射手摟住火兒不放,先來個潑水,看看連發效果。
75發子彈在這種全自動模式下麵打不了多久,很快,槍聲停歇。
學生們趕緊圍上去,把彈鼓拆下來。
沒有卡彈,但是到底打了多少槍,數是數不過來的,現場的同誌又不是神仙,還得拆開彈鼓看有沒有餘彈。
如果有餘彈,那就說明寸彈了,也就是有的彈雖然沒卡,但是也沒按照預想的途徑進入槍膛擊發,而是在彈鼓裡瞎轉圈圈就是不出來。
打開彈鼓後蓋,所有人定睛一看,不用細看,看顏色就行,黑乎乎的一片,沒有彈底的那一抹黃色,大家舒了一口氣,全打光了!
京城工大的同誌們二話不說,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