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考察團一行人直接在工廠的食堂吃了一頓便飯,說是便飯,實際上夥食並不差,畢竟食堂的大師傅跟著李傑學過一段時間,手藝怎麼可能會差。
這一頓飯吃的是賓主儘歡,即便是口味偏清淡的閩省代表團,對於今天中午這頓飯也是稱讚不已。
吃完午飯,眾人稍微休息就直接來到村委的會議室。
考察團此次來金灘村,一方麵是為了考察金灘村的具體環境,另一方麵也是為了聽取金灘村的發展報告,從中汲取靈感。
下午一點,金灘村發展座談會正式啟動,首先發表講話的是永寧縣王書記,經過簡短的總結和展望,王書記便將話筒交給了馬得福。
“下麵有請馬得福同誌上台,由他向各位領導彙報金灘村的各項情況。”
啪!
啪!
啪!
馬得福整理了一下一副,在一片掌聲中緩緩走向主席台。
台下,陳金山仔細的打量著台上的這位‘年輕人’,雖然馬得福今年已經三十多歲了,但相比於四十多歲的陳金山,對方的確算是年輕人。
上午的考察儘管時間非常緊湊,但一斑窺豹,陳金山不得不承認,金灘村確實很厲害。
在前往寧省之前,陳金山可是好好惡補了一番寧省的相關政策,吊莊移民的政策固然很好,可是那些吊莊戶們全都是來自赤貧的西海固地區。
這些人幾乎可以用‘一窮二白’、‘家徒四壁’來形容。
寧省本就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全省經濟極度依賴於第一產業(即生產食材以及其他一些生物材料產業,泛指農業),第二、第三產業產值占比很少。
第二、第三產業占比較少,也就意味著寧省的工商業並不繁榮,同時也說明就業機會少,這些吊莊戶大多隻能依靠種地,或者農閒的時候出去就近打打零工。
眾所周知,農業產品的附加值非常低,農民想要憑借種地實現脫貧,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除非采用大規模機械化種植模式。
但大規模機械化種植的前提是‘機械化’,前期投入可不是一筆小數字。
何況,玉泉營地區的自然條件,並不適合大規模農業種植。
而打零工的收入又極為不穩定,綜合而言,吊莊戶們的收入渠道很有限。
然而,吊莊戶們還要蓋房子,要吃,要喝,要供小孩讀書。
因此,絕大多數吊莊戶們的頭上都帶著貧窮的帽子。
就在陳金山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世界中時,台上的馬得福開始了彙報工作。
“尊敬的各位領導,大家下午好,額是金灘村的村支書馬得福,額今天彙報的內容是,金灘村過去一年的發展報告。”
“1996年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份,這一年,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354,金灘村正式摘帽。”
“目前,村民們的收入總共可以分為三大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