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玄素雙手接過,隻見封皮上寫了“大成旁門法”五個字,後又以小字標注“玄通”,不是印刷體,而是手寫的,也不知是多少年的老物件。
齊玄素翻開第一頁,開篇明言,雖然名為“大成法”,但隻是依循古稱,實則為“術”範疇的玄通法術,而非“道”範疇的修煉法門,所有修煉法門已經悉數彙編入五大傳承之中。
這還真是個老物件,寫這個冊子的時間,應該在玄聖儘收修煉法門整合五大傳承之後,又在散人傳承誕生之前。
齊玄素接著往下看去,第二頁是目錄,分彆列著:“太陰十三劍”、“太上忘情經”、“魔刀”、“六合八荒不死身”、“百獸真經”、“陰陽歸一訣”。
孫合悟說道:“這個目錄不是隨便排的,是按照威力從高到低排列。沒有神仙傳承的功法,第一、二、三項屬於地仙傳承,你是散人,也可以修煉。第四、五項屬於人仙傳承,最後一項屬於鬼仙傳承。如果你是謫仙人,那就沒有禁忌,都可以修煉。”
齊玄素心中了然,難怪“太陰十三劍”排在第一位。
孫合悟又道:“不過我還是那句話,有得就有失,同為大成之法,威力也有不同,威力越大,越是妙不可言,危險隱患也就越大,不是排名越靠前越好,最好量力而行。”
第(2/3)頁
第(3/3)頁
齊玄素陷入沉思之中。
“太陰十三劍”的心魔,他沒見識過,不過聽張月鹿說起過,稍有不慎就要被心魔取而代之,凶險莫甚。至於“太上忘情經”的無情,他算是見識過了,他可不想變成姚裴這個模樣。這兩門大成之法的確是聲名在外,看來孫合悟所言不虛。
於是齊玄素把注意力放在了排名第三的“魔刀”上麵,虛心問道:“孫真人,這個‘魔刀’是什麼來頭?”
孫合悟耐心解釋道:“玄聖整合道門之前,道門五分為東、南、西、北、中五大勢力。大魏天寶八年之前,東道門、北道門、中道門、南道門無論興衰,其內部一直比較穩定,首領人選不曾有過更迭,唯獨西道門有過三代首領更迭。你既然學過‘澹台拳意’,那麼應當知曉聖君澹台雲其人,她隻是西道門的第三代首領,第二代首領是她的丈夫宋政,此人也算是天縱奇才,‘魔刀’既是他的稱號,也是他自創的大成之法。”
齊玄素本就是喜歡用刀之人,不由眼神一亮。
孫合悟接著說道:“當年宋政與本朝高祖並列齊名,隻是宋政死得太早,最終成就不如高祖皇帝,故而高祖留下的‘天刀’在不斷完善改進之後,已經是玄門正道之法,若是與‘太上忘情經’相配合,威力堪比地師一脈的‘逍遙六咒六虛劫’,宋政留下的‘魔刀’卻是旁門左道之法,難免遜色許多。”
齊玄素有些心動,按照目錄翻到“魔刀”的對應頁數。
孫合悟繼續說道:“江湖上隻有取錯的名字,沒有叫錯的綽號,正如高祖皇帝被稱作‘天刀’,是因為他有天算之能,能夠未卜先知,而宋政之所有‘魔刀’的稱號,皆是因為他的刀法離經叛道,被人視作已入魔道。”
“尋常功法,都是向生而行,根本在於抱元守一,明心見性。若是運用兵刃,則是以人禦器。然而宋政的‘魔刀’卻要向死而生,置之死地而後生,又自亂心性,全憑刀意主宰自身行動,以器禦人。放在旁人眼中,這等法門不僅違背常識,而且違背人之天性,自然就是魔道了。”
“故而‘魔刀’和‘天刀’是兩個極端,‘天刀’是將計算發揮到極致,拋卻人性,隻餘神性,唯有絕對的理智,故而出刀之時,仿佛蒼天落子,絲毫不多,分毫不差。而‘魔刀’同樣是拋卻人性,卻是隻餘獸性,不依靠理智,一切憑借直覺本能,出刀時癲狂似如凶獸魔頭。”
“如果宋政能多活幾十年,未必不能為後世用刀之人開創出一條陽關大道,可惜宋政死得太早,‘魔刀’未能完善,還有許多瑕疵不足,不似‘天刀’那般圓滿無缺,用來對付天人也就罷了,對上仙人,就有些稍顯不足。”
齊玄素已經大為心動,這不就是為他量身定做的嗎?
他本來就是憑借經驗、本能、直覺與人相鬥,“先天神算”這類手段其實不太適合他,反而是“魔刀”更為契合他的習慣。再者說了,就算他想學“天刀”,也無處可學。
第(3/3)頁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