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doctypeht
head
etacharset="utf-8"
titebookchapterist/tite
/head
body伽利略需要一份投名狀,讓大明接納他,這種接納是把他當成一個人去看,而不是蠻夷,他很清楚自己考中了格物博士也會被那些個儒生所反對,而這些儒生和泰西的牧師一樣是統治階級,最大的共同之處都是掌握著權力。
而這份投名狀就是大明正在大力推廣的牛痘法,這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防治天花的方式,通讀了解刳論和牛痘說的伽利略仍然有不解之處,但他已經能夠完整的接種,甚至是可以教授給他人種法。
伽利略和徐光啟、黎牙實惜惜告彆後,選擇了南下浙江。
到了浙江之後,伽利略感到了不安,因為路上全都是軍兵,而不是和南衙一樣的商貨往來頻繁,這是大明皇帝下的詔書,封鎖了所有的道路和關隘,在進行大肅反,這種政治風波讓整個浙江陷入了一種死寂之中。
“這樣的封鎖不能持續太長的時間,因為浙江光是百萬之眾的城市就擁有五個,如此封鎖之下,瘟疫、疾病、衣食住行都會受到劇烈的影響,大明皇帝一向宣稱民為邦本,本固邦寧,而這等命令,居然無人反對,實在是讓人意外。”伽利略抵達杭州,見到了自己的醫學老師龐憲後,有些不解的問道。
伽利略第一次見識到了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如此直接和真切,教廷壓根就沒有如此恐怖的威能,凱撒這個詞翻譯成皇帝,是不正確的,凱撒哪裡可以擁有如此可怕的權力?正確的應該是把神翻譯為皇帝,或者乾脆把皇帝音譯,才更正確。
龐憲笑著說道:“封鎖已經持續了半個月的時間,但是你看到了,並沒有太過惡劣的影響,杭州城正在恢複原來的繁榮。”
“浙江九營調動後,本來應該出巡抗汛的九營,去抓人了,沒有人抗汛了嗎?不,王次輔組建了六個臨時的工兵團營出巡抗汛。”
“五個百萬之眾的城池,杭州、寧波、溫州、嘉興、金華,米糧糧油的短缺,沒有受到太嚴重的影響。”
“一來,抄沒的家產在僅僅七天之後就立刻變成了官營,而另一方麵,則是這次陛下抓捕的也隻是田產百頃,也就是一萬畝以上的高門大戶,其影響沒有想象的那麼廣泛。”
伽利略眼睛猛的瞪大,愣愣的問道:“這是如何做到的?是大明那些官員嗎?”
“變法先吏治,陛下能做到,是因為考成法、反腐抓貪已經進行了十三年的時間,頗有成效,這不是理所應當的,本該如此的,事實上,之前大明做不到,萬曆初年時候也做不到。”龐憲搖頭說道,彆說伽利略這個泰西人驚訝,連龐憲這個地道的大明人,也是非常的驚訝和感慨。
吏治是行政力量的恢複,保證政策執行不會過分變形的基礎保障,可以說,沒有考成法、反腐抓貪,大明的行政力量恢複不到現在這種水平。
龐憲思索了一番說道:“一萬畝地,很大很大,西湖湖麵才一千畝,在仁和縣擁有田畝是五個西湖那麼大麵積的高門大戶,才會被抓捕,在整個浙江,你得擁有十個。”
“相比較元輔,陛下還是心軟了些。”
皇帝在浙江的打擊目標是一萬畝以上,而張居正打擊目標是一百畝,任何一百畝以上的縉紳,要麼把田賣給朝廷,要麼分給族人,要麼造反。
造反是不可能造反的,皇帝帳下三萬京營三萬水師,這可不是半農半兵的衛所軍卒,也不是家丁走狗,是一年十八銀軍餉恩賞另算的精銳,田畝賤賣給朝廷心不甘情不願,隻能分給族人。
“伽利略,明天起我們會非常忙碌,白天要給軍兵民接種牛痘,晚上要教授浙江地方惠民藥局的醫倌們接種牛痘法,可能要忙很久,希望你能撐得住。”龐憲之所以願意和伽利略說這麼多,還是看在這人有用的份上。
伽利略聰明而且十分好學,而且頗為勤奮,這都是頂好的牛馬。
“一個夷人要被接受,這些工作並不算辛苦。”伽利略倒不覺得自己是牛馬,再累也沒窮民苦力累,碼頭上的纖夫,因為長期拖拽漕船,連肌肉都變形了,就社會分工而言,他屬於極為輕鬆的那一環。
伽利略開始了自己的忙碌,閒暇的時候,他也極為感慨,教廷錯了,錯的離譜。
羅馬教廷試圖在大明傳教,以攻陷大明的想法,錯的離譜,中原這片土地,不可能被宗教所異化,因為皇帝的權力實在是太大了,這片土地已經試探出了權力更高的上限,無論誰成為統治階級,都會追逐更高的權力上限。
這就決定了,在這裡,宗教就隻能是統治工具之一,而不是統治本身。
夜裡,伽利略用著蹩腳而生疏的漢文寫著遊記,他寫遊記是跟著黎牙實學的,但他寫遊記的初衷,還是學習漢文,讓自己更快的融入大明之中。
[從繁華的南京城來到了一樣繁華的杭州,這片土地雖然不像馬可波羅說的那樣,遍地都是黃金,但也十分的接近了,我聽說,在萬曆維新之前,帝國統治能力在廣闊的領土麵前,變得低效,軍隊已經腐爛,政治腐敗,平民變得麻木。]
[這一切的確都是事實,以至於菲律賓總督弗朗西斯科·桑德認為,隻需要兩千名士兵就可以攻滅這片土地,幸虧富有智慧的西班牙國王沒有聽從這種建議,和大明保持了良好的關係。]
[如果要施行殖民統治,僅僅從南京到杭州這一小段路,就需要十萬軍兵駐守,這還是廣闊大明的一角,這是個看起來十分美味的陷阱而已,反抗會隨時出現,哪怕是打敗了大明軍隊,打敗了大明的朝廷,皇帝、官員選擇了臣服,要殖民這裡,隻要有10%的人選擇了反抗,那就是一股令人驚懼的可怕力量。]
[即便是擁有如同神降臨人間一樣的皇帝,麵對這股力量的時候,也會小心謹慎的處置,防止出現更大的意外。]
[萬曆維新後,大明爆發出了恐怖的活力,而這種恐怖的活力根源就在於龐大的人口,在我看來,這不是因果關係,不是因為人多而爆發出了驚人的活力,這描述起來過於複雜,這其實是一個相輔相成的矛盾關係。]
[胡言亂語就到這裡,我希望,在我短暫的人生裡,能搞明白牛痘防治天花的原理,和物體為何會往下落這兩個問題。]
而此時的朱翊鈞正在石灰噴燈下,看著一份奏疏,這份奏疏來自於陝西總督沈一貫,沈一貫倒是沒有為浙江地麵的勢要豪右求情,通過邸報,沈一貫已經清楚了浙江發生的所有事兒。
萬曆六年的新政官考遴選和遷徙富戶入京充實京畿之後,所有的進士考中後,其一家一戶,都要遷徙入京,這是大勢所趨。
畢竟進士回鄉之後,就會在地方形成豪族,當然這些進士留在京師,也會有聯袂黨爭的可能。
這也從根本上切斷了官僚和地方千絲萬縷的聯係,在這個車馬很慢的年代,離鄉之後,再回去的可能就變得微乎其微,以前還指望落葉歸根,但考中進士意味著連落葉歸根都是一種奢望。
從張居正的父母接入京城,張居正的父親安葬西山之後,大明皇帝就在一以貫之的執行著這條政令。
沈一貫的確是浙黨的中堅骨乾,但他對浙江發生的事兒,隻說了四個字,咎由自取。
南衙那個反賊窩都不敢乾的事兒,浙江乾了,這沈一貫都不知道怎麼說情。
沈一貫在奏疏裡用了極大的篇幅,就說了一件事,那就是甘肅省的發展,他是甘肅的父母官,是甘肅萬民的青天大老爺,他的主要精力要放在陝西、甘肅、寧夏這些偏遠地區的發展上。
甘肅的開發是一件難題,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乾旱,年降水量不到六寸的甘肅,讓甘肅的農業舉步維艱。
年降水十二寸是一道分水嶺,過了十二寸農業會蓬勃發展,低於十二寸農業開發往往得不償失。
第(1/3)頁
第(2/3)頁
大明皇帝朱翊鈞曾經說過:大明一切的繁榮都是建立在農業繁榮之上。
沒有水就沒有農業,甘肅需要找到一個辦法來破局,想辦法維持農業的規模,石茂華在陝西做總督的時候,就開始探索甘肅的農業之路,石茂華的舉措是興修水利,但他最終沒能做成,因為興修水利需要成本,需要錢糧,投入巨大回報遙遙無期之事,讓一切都非常的困難。
這裡麵最大的問題就是,水、肥的費用將會遠高於土地產出的價值。
農業國開拓的最大阻力,得不償失,大明有精算之風,就是和這方麵有關,這是個老大難的問題。
“真的給他們找出一條生路來了?”朱翊鈞看著手中的奏疏,臉上的笑容陽光明媚,他是真的很滿意甘肅設省之後的變化。
馮保也滿臉笑容的說道:“樹挪死,人挪活,這活人總是要想辦法找到出路才是。”
甘肅找到了一條生路,那就是育種。
在多數人看來,種子就是糧食,糧食可以當做種子,但種地皇帝朱翊鈞很清楚,種子的確可以吃,但糧食不是種子。
糧食鼓一點癟一點,都不耽誤吃,但種子不同,種子必須要飽滿,隻有飽滿的種子,才不會耽誤第二年的產量,而讓種子飽滿起來,需要水分、陽光、肥料的恰到好處,這個恰到好處,就非常非常的困難。
水源可以興修水利,從祁連山修渠引水,肥料好說,在大明擁有了水肥生產後,再加上原來的堆肥,但光照不好控製,一年什麼時候下雨,什麼時候不下雨,下幾天,那是老天爺說了算。
而甘肅一年不下幾次雨,光照充足的情況下,這育種就會變得簡單一些。
“對於不事農桑的士大夫而言,他們其實很難理解這些話,每一步都需要實踐去探索,比如在爪哇種地,當地人都是雨季撒種耕作,因為是雨季,不需要澆水,收多收少都看天意,雨季的雨量無法控製,過多的雨水、較少的晴天,其實很影響收成。”
“但舊港總督府設立之後,改為了旱季播種,通過建蓄水壩池來澆灌,產量變高,後來人多了,開始興修水利,有能力對田地進行排水,才創造了兩年九熟這種奇觀。”朱翊鈞對著馮保由衷的說道。
種地是門博大精深的學問,但大明的士大夫不事農桑,他們其實看不太懂沈一貫這本言簡意賅的奏疏背後,付出了怎樣的辛苦。
朱翊鈞看得明白。
朱翊鈞拿起了朱筆對著馮保說道:“目前張掖,可以育種40萬石,而這四十萬石的種子,可以換到120萬石的糧食,這還是探索階段的成果,如果大力投入,十年後,僅僅張掖一鎮,育種就可能超過120萬石種子,各種主糧、經濟作物、瓜果蔬菜都可以在當地育種。”
“陛下要推動這件事嗎?”馮保麵色猶豫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