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doctypehtl
head
metacharset="utf-8"
titlebookchapterlist/title
/head
body本來,洛茲科和他帶領的伊留申公司團隊並不是來“參加”這次航展的,而是來保障這次航展的。
他們並沒有帶來任何計劃用於參展的型號,隻有一架裝著航材和人員的伊爾76運輸機和一架用來給參展飛機提供油料的伊爾78m加油機。
但這並不意味著伊留申公司不想在航展上做點什麼。
華夏曾經在90年代初分兩次從俄羅斯購買了14架伊爾76運輸機,組建了空軍的戰略運輸機隊。
但這筆交易跟伊留申公司並沒有任何關係,14架飛機全都是從俄軍現役裝備中直接交付的。
飛機賣出去了,但錢沒賺著。
實際上這個時候,俄聯邦方麵對於出口這種起飛重量200噸級的大型運輸機還是存在一些顧慮的。
但伊留申公司可沒有顧慮,或者說根本來不及顧慮。
眼瞅著蘇霍伊和米裡(設計和生產米8/17/171直升機)兩家憑借跟華夏的簽署的大單原地複活,不僅重新啟動了新型號的研製,甚至還在新西伯利亞的飛機製造廠開辟了新的生產線,伊留申方麵也是突出一個羨慕嫉妒恨。
主要是他們麵臨的問題要比其它所有同行都更麻煩——
作為其絕對的主打產品,伊爾76的總裝車間並不在俄羅斯國內,而在烏茲彆克斯坦的塔什乾。
過去大家都是同一個國家,設計局在莫斯科,製造廠在塔什乾自然沒有問題,權當是給偏遠落後地區進行產業升級了。
但現在就不一樣了。
首先,聯盟解體之後,幾個斯坦國的情況比俄羅斯慘得多,如果放任總裝廠繼續荒廢下去,那麼再過兩年,塔什乾廠很可能就生產不出來新的伊爾76了。
其次,就在今年早些時候,烏茲彆克斯坦和北約訂立了《單獨夥伴關係計劃》,表現出的傾向很讓莫斯科方麵擔心。
為了保險起見,伊留申公司計劃在烏裡揚諾夫斯克的航星sp工廠建立一條新的伊爾76總裝線,把塔什乾那邊的工人吸收過來。
而這需要時間,和錢。
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到一個客戶,大客戶,賣出去十幾二十架全新的伊爾76。
這樣既可以留住塔什乾那邊的工人爭取時間,又可以獲得足夠的資金來建立新產線。
但是這個辦法存在一個巨大的阻礙。
伊爾76過於成功了。
作為一種戰略運輸機,伊爾76的起降需求幾乎和戰術運輸機一樣低、甚至可以使用非鋪裝跑道。
第(1/3)頁
第(2/3)頁
簡單地說,就是同時有著c141的載重,以及c130的使用條件和成本。
因此它一共製造了超過850架。
全世界所有其它戰略運輸機型號加在一起,都沒達到這個數字。
可是現在,解體之後的俄羅斯空軍,不需要這麼多戰略運輸機了。
所以如今伊留申設計局的最大對手,就是1991年之前的自己。
唯一的辦法就是推銷新型號。
現在,伊留申公司總算看到了機會。
伊爾78m是一種以伊爾76平台為基礎設計的大型空中加油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