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doctypehtl
head
metacharset="utf-8"
titlebookchapterlist/title
/head
body能坐在三座門這間會議室裡麵的,絕對不會是什麼泛泛之輩。
雖然剛開始的時候被常浩南的語出驚人給嚇得不輕,但那主要是因為倒裝語序,把重點放在前麵了的緣故。
在聽完他的整個思路之後,眾人也很快想通了其中的關節——
你以為常浩南是亂說的?
那他可不是亂說的。
實際上,哪怕在原來的時間線上,盟軍行動結束之後,也有一批“維和”單位進駐並維持了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存在。
隻不過是由歐盟派出的而已。
沒錯,派出維和部隊這件事,從來都不隻有聯合國能做。
隻要駐在國同意(或者被同意),其它國際組織,乃至於單一國家也可以。
當然,上一世盟軍行動的結局是聯軍方麵取得完全勝利,因此這個所謂的“維和”自然也不可能存在什麼公平性,隻是給“軍事占領”安了另外一套好聽的說辭罷了。
其它域外國家哪怕有心,但在仗都已經打完,防守方大敗虧輸的情況下,也是既無乾涉的名分又無插手的能力。
然而如今的情況完全不同。
巴爾乾半島的局勢對於幾乎所有勢力來說都已經接近於無法收場,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應該由主持“公平正義”的聯合國出麵來控製局勢。
而且,對於五大善人來說,麵子上也都過得去。
美國發動盟軍行動在名義上是為了保障人,現在維和單位進駐,而且其中還包括美軍,那完全可以對外宣稱說自己最初的目的已經達到,盟軍行動取得了完全勝利,順理成章地鳴金收兵,贏。
對於已經被炸麻了的英法而言,也可以對內解釋說,自己在第一時間退出行動,回應了在巴爾乾地區遭受的損失,而且正是由於自己的“強硬”立場,才導致美方被迫結束了盟軍行動,維持了歐洲的繁榮與和平,贏。
至於後續的賠償道歉,那就是另外的事情,跟巴爾乾局勢無關了。
而對於當前本來就處在守勢的華夏和俄羅斯來說,能把本來幾乎是必輸的局麵扳成現在這樣,保住差點就要支離破碎的巴爾乾地區,甚至還能名正言順地重新對此區域施加一定影響力,絕對是賺足了裡子,贏。
如今選擇見好就收,給盟軍行動一個體麵的結束也並無不可。
五贏,贏麻了。
但是,跟常浩南此前提出的各種奇思妙想一樣,計劃歸計劃,執行歸執行。
這個思路之所以能被他首先提出來,主要還是一個思維開闊。
對於一個經曆過2020年代的人來說,維和屬於隨時隨地都能看見的日常新聞,人選選擇、兵力配置、日常行動等也都已經有了一套規範化的執行體係。
但在90年代末可不是。
雖然華夏此前有過類似行動經驗,但那隻是前往鄰國而已,派出的還是工程兵部隊,執行的任務也是真·維護和平。
跟常浩南提出的這次任務,完全不是一個層麵上的東西。
第(1/3)頁
第(2/3)頁
隻有名義相同罷了。
因此,倒也沒有人馬上明確表態支持。
內行要考慮的問題,遠比外行要複雜得多。
這和造飛機是一個道理。
軍隊提出技術需求隻需要寫幾個關鍵指標,但要落實起來,卻得調動無數人力物力花上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
如今隻是把情況反過來了。
所以常浩南倒也不著急。
從其他人,尤其是張老和傅友全的神情不難判斷,他們已經開始思考具體操作層麵的問題了。
而這,本身就是一種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