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一方麵,正如之前懷爾斯所猜測的那樣,審稿團隊中的菲爾茲獎獲得者數量,最終定格在了五人——
“需要一個有理論物理背景的數學家”。
這要求根本就是為了愛德華·威滕而量身定製
更何況他的研究領域包括莫爾斯理論和拓撲量子場論,本身也是微分拓撲學領域的專家。
對於正值壯年的威滕來說,顯然也沒有任何理由錯過這樣一個有可能親自見證曆史的機會。
於是,在得到消息之後的第一時間,他就橫跨大西洋,在當天傍晚抵達了巴黎。
而這個時候,其它幾名審稿人都已經進入了閉關狀態。
因此,威滕剛一離開航站樓,根本來不及上車,就被好事的媒體給圍了個水泄不通。
基本都是問他,大概什麼時候能出結果。
威滕本來不想回答,但看這架勢要是不說點什麼恐怕難以脫身,隻好說了些諸如這一類數學論文的審稿一般要以月甚至年來計算,希望大家稍安勿躁之類的場麵話。
然而……
三天之後。
法蘭西科學院的一間辦公室內。
“我們……是不是漏掉了什麼?”
愛德華·威滕看著手中厚度接近一本書的論文,猶豫著問道。
論文此時已經被翻到了最後一頁。
或者嚴格來說,已經不止一次被翻到了最後一頁。
但沒有人能找出問題。
整個證明過程如同一件被提前設計好的拚圖一般。
剛開始的每一個章節之間,看上去都沒有什麼關聯。
卻在文章的最後,赫然拚成了名為龐加萊猜想的答案。
按理來說,到這裡,其實就可以宣布結果了。
總不可能一屋子數學家都錯了。
但是這一次,卻沒人敢於率先表態。
第(2/3)頁
第(3/3)頁
一切都太順了。
常浩南和佩雷爾曼二人,在結合拓撲學的基礎上,發展出了一套全新的工具。
關於它的名字,隻在其中一個不起眼的位置被提到過一次。
“結構拓撲學”。
這根本不應該是三天時間就能看懂的東西。
但在場所有人都覺得自己懂了。
哪怕是早就對此有心理準備的漢密爾頓,此時都有點沒底。
“說起來,論文最終是否登載,應該是由期刊主編決定吧?”
最後,還是約翰·摩根首先提議道。
實際上,這個建議隻是為了打破僵局而已——
他們這一票人給出的審稿意見,難道還有哪個編輯會有反對意見不成?
不過,人的心理就是這樣。
雖然本質上沒什麼區彆,但有了“主編決定”的這個托詞之後,大家多多少少都鬆了口氣。
隻是寫個審稿意見嘛。
又不是我最後決定的。
“那麼我認為……這篇論文沒有什麼問題,建議……直接發表!”
年齡最大的謝爾蓋·諾維科夫首先說道。
還特地在“建議”一個詞上咬了重音。
在有了第一個人站出來之後,其他人也紛紛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當然,都是跟諾維科夫一樣的。
除了漢密爾頓。
“但是,到目前為止。”
由於連續幾天熬夜,他的聲音有些乾澀:
“仍然沒發現有哪個期刊的編輯組,接到了有類似內容的論文投稿。”
“……”
“所以,我們目前隻能認為,這兩位作者並不打算正式投稿,而是真的準備在arxiv上公布自己的全部成果?”
“應該是這樣。”
這下子,就連愛德華·威滕都有些苦惱地敲了敲腦袋。
這兩個作者,簡直是他生平僅見的異類。
“那麼,我還有一個問題。”
約翰·摩根思考問題的視角永遠和其他人不太一樣:
“從現在開始,任何關於拓撲學的研究,恐怕都很難避開這篇論文。”
“但它並沒有按照嚴格的學術要求,被公開發表在任何一個期刊上麵,也顯然不是論著、報告或是新聞。”
“那麼……我們該怎麼引用它?”
房間內重新陷入安靜。
眾人紛紛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
這兩個作者在論文以外帶來的麻煩,甚至比理解他們論文所要克服的麻煩更多……
“或許……”
曾經證明過四維空間龐加萊猜想的弗裡德曼突然開口道:
“我們可以修改一下引用規則,把arxiv這樣的開源網站也納入進去?”
(本章完)
/body/html
第(3/3)頁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