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轉爐煉鋼的開始和新的軍備升級
第251章轉爐煉鋼的開始和新的軍備升級
“成功了!我們成功了!”西北鋼鐵廠一個車間內,徐久成檢測完最新一爐鋼水,忍不住喜極而涕。
作為年產十萬噸鋼鐵的楊村鋼鐵聯合廠的老廠長,徐久成是任重早期工業化的老人了。
一直以來在楊村和河源組織鋼鐵工業的生產和發展,同時教授鋼鐵冶煉技術,是楊村技術學院的實際負責人。
在泰源光複之後,任重想起了這個原來泰源鋼鐵廠副總設計師,直接將他調回來,在西北鋼鐵廠擔任總設計師。
因為任重有一項新的冶煉技術需要借助徐久成去完善和工業化生產。
這就是氧氣頂吹轉爐研究工作。
按照任重提供的技術資料,徐久成需要將一座側吹小轉爐改造成氧氣頂吹轉爐。其中的吹氧管是頂吹轉爐煉鋼技術的關鍵設備,任重提供了相關的設計參考資料,徐久成需要組織人手攻克焊接關,試製第一支噴氧槍後,對轉爐結構和噴吹工藝進行完善。
由於有著完整的參考工藝,徐久成不負所望,僅僅用了2個月不到的時間,就把生產線上1號3噸空氣側吹堿性小轉爐改建為3噸氧氣頂吹轉爐進行工藝性試驗研究,結果一舉成功,煉出來第一爐合格的鋼水。
從時間來說,還不到40分鐘!
要知道這個時候的主力煉鋼方法是平爐煉鋼法,即便是主世界煉鋼主流,在20世紀50年代全世界85的鋼產量出自平爐。真正的轉變還要等到1953年奧鋼聯開發出了氧氣頂吹轉爐煉鋼法d法)才開始轉向。
平爐煉鋼一爐需要將近8小時,現在任重指導改進的轉爐煉鋼法,卻隻要4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這效率的提升可謂驚人。
作為煉鋼界老人的徐久成來說,這是留名青史的事情,怎麼能不激動?
“3噸成功了。把現在鋼鐵廠的6個3噸爐子都改造好,我們就轉型成為轉爐煉鋼,用技術提升效率。
而你這邊下一步步子大一點,搞一個30噸的,現在我們有這個條件,不要怕失敗,成功了固然可喜,失敗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總結經驗多搞幾次也就成功了。有了3噸轉爐的經驗,你們搞30噸我認為沒有問題。”任重聽完了徐久成的試驗報告,現在改進的轉爐基本上可以穩定產出了,直接建議道。
在他查到的曆史時空中,首鋼那邊也是這樣發展起來的。
任重有著這些資料,所以直接把轉爐的容量提高了十倍。讓徐久成倒吸一口涼氣。
不過轉瞬間又激動起來,誰不想乾點可以寫進家譜和曆史書籍的大事啊,現在3噸轉爐已經創造了曆史,等30噸轉爐出來,那就是新的曆史!
“沒問題,任先生,有你的技術指導,我們有絕對的信心,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完成這個任務。”徐久成如同軍人一般大聲說道。
在楊村待久了,徐久成原本有些溫吞水的脾氣,已經被磨練得犀利起來。
鋼鐵廠原來的平爐煉鋼,3噸小爐一天撐死了兩爐,也就是6噸的產能,一年除去檢修大約也就是300天左右,撐死了能做到320天,也就是說6個爐子產能10000噸出頭,現在被改造成為了轉爐後,產能一天起碼提高到16爐,也就是說提升8倍!
等於人工設備改變不大的情況下,西北鋼鐵廠就能提升到8萬多噸的年產量上。
如果30噸轉爐試驗成功,那一台30噸轉爐穩產300天就能達到14萬噸以上,如果穩產320天,產能將近16萬噸!這離任重說的百萬噸鋼鐵產能,似乎就非常近了。
隻要開發出來6套30噸轉爐就可以實現百萬產能。對於徐久成這種老派人物來說,如果真有把西北鋼鐵廠帶到百萬產能的行業,那真是死了都值得了!
所以拿著任重最新提供的30噸轉爐資料,徐久成像打了雞血一樣鬥誌昂揚。
事實上任重對徐久成還是保留了一些數據,按照首鋼的經驗,在主世界曆史時空,首鋼根據1962年我國第一座3噸氧氣頂吹轉爐工業生產試驗的基本工藝研究、設備工藝流程、基本操作製度、技術經濟指標等參數,設計建成我國第一座30噸氧氣頂吹轉爐煉鋼設備,生產能力達到平爐車間的10倍以上!
首鋼30噸氧氣頂吹轉爐煉鋼實現後,年產能20萬噸,緊接著在1965年和1967年,第二座、第三座30噸氧氣頂吹轉爐先後投產,年產60萬噸鋼的首鋼轉爐煉鋼廠全部建成。
作為戰時狀態下,任重這種抄作業的方法,可以大幅度縮短這個進程。
最多一年,30噸轉爐就會完成研究和試驗投產。
不過任重不會等著徐久成研究完成才投入。
在3噸轉爐的基礎上,擴充一倍6噸小轉爐可以直接生產建設,繼續提升西北鋼鐵廠的產能。
等到一年後30噸轉爐研究出來,除了西北鋼鐵上5套外,直接在九原上3套,在潞安上2套,先搞一個200萬新產能出來!
這樣一想,鋼鐵產能這塊2年300萬噸,3年500萬噸,好像也不是特彆不行了。
隻不過挖礦、運輸、粗鐵的冶煉方麵,現在都要開始規劃了,如此巨大的冶煉規模,上遊的千萬噸以上采掘,運輸和初步冶煉,那都是需要海量的人力物力,很不容易,但是並非不可能。
這隻是一個地方腳踏實地發展。任重想到現在根據地擴張速度,到了明年,可不僅僅是晉地一隅了。
就是不知道他們能做到什麼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