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鋼鐵廠和重型機械廠這些戰略性的目標,絕不要想著可以避開小鬼子的情報偵察。
畢竟這些不可能藏在深山老林中,整天都有大量的物資運輸進出,基本上是各地最為繁忙的地方,哪怕是保衛工作再嚴格,你隻能保證廠裡麵的情況,但是工廠的位置和進出的信息,很難瞞過小鬼子特務的眼睛。
所以現在城市防空的壓力非常重,哪怕任重把88毫米高炮和20毫米高射炮產能提升了很多,已經生產出來600多門20毫米高射炮和100多門88毫米高炮,但是仍然不夠用。
現在裝備的100多個20毫米高炮連,大部分要分到甲種團擔負野戰防空,剩下不到40個20毫米高炮連,需要擔負的重點城市都有10多個,哪怕加上20多個88毫米高炮連,像泰源這樣的大城市,現在也不到10個防空高炮連,防守的地方太多,防空火力的漏洞太大了。
“任先生,我們雖然已經儘量在讓火箭工廠加工生產紅旗i型了,但是迄今為止,我們隻有十一套紅旗i型零部件用於組裝,今天還用掉了一套。”錢教授有些無奈的苦笑道。
他知道任重的習慣,對於提供詳細設計資料的產品,起步就是十套的生產量。
因為任重對於這些有絕對的信心,哪怕第一枚失敗了,經過總結和微調後,肯定也會成功的。
現在火箭的本體和推進劑已經成熟了一帶,紅旗比起東風快遞來說小太多了,完全是一個縮微版本,所以生產出來十套還是沒有什麼問題。
隻不過時間倉促,現在導彈研究組同時開啟了東風快遞和紅旗兩個產品線,從東風快遞i代成功後,ii代也在緊鑼密鼓研發,紅旗是i代對空的改進分支,火箭本身沒有太多困難,但是尋的和控製方麵又是新課題了。
好在經過了一番努力,在任重提供的相對詳儘基礎資料下,第一代終於算是趕出來了。
饒是如此,雷達方麵的仿製現在還有幾個難題在克服,特彆是電子方麵的問題,哪怕任重提供了不少資料,但是這個領域在當今都是尖端的,好多基礎設備都要自己研究,進度就未免有些慢。
導彈的雷達用磁控管,現在都還在技術研究中,這個東西在主世界倒是不稀奇了,現在微波爐到處都能用到,任重甚至拆卸了幾台微波爐的磁控管給雷達研究組去參考。
不過這些基礎的東西沒法一蹴而就。
就像晶體管計算機,現在雖然說第一代機器接近成功了,但是由於缺乏實體參照,全靠任重提供的資料瞎子摸象,磕磕碰碰向前走,總是要費時間去積累的,現在他們的速度相比曆史上研究的速度來說已經快太多了。
從1947年貝爾電話實驗室研製出第一個半導體三極管晶體管)開始,一直到1955年才完成了第一代800隻晶體管計算機的研究工作,從無到有花了8年!我國研究計算機大致從1953年開始,從電子管計算機開始研究,曆史第一台電子管計算機是1958年研究成功的,而且是仿製大熊,這研究時間都足足花了5年多。
當然同老大哥給資料不全也有很大的關係,任重這個資料是全套完整的,相比之下,不存在方向走偏的風險,所有的工作都是圍繞著那些晶體管怎麼樣穩定製造出來。
以現在的工藝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涉及到很大材料上的突破工作,所以哪怕是抄作業,現在這個作業也還沒有來得及做出來。
但是離最後的成功已經很近了。
有了這個計算機的和磁控管等關鍵技術的突破導彈自動化控製就會很快補上短板了。
火箭研究組這邊的工作,在進行了地對地、地對空導彈的初步研究後,除了沿著這兩條路不斷深入,接下來還要進行空對空、空對地導彈的研究。
另外一個方向,專門有一個小組在全力以赴研究任重提出來的空對地火箭發射巢研究,這是為空軍對地打擊提供一個強有力的武器,脫胎於107火箭定製化的一個6聯裝90毫米火箭發射巢,從反饋的情況來說,現在基本上要成功了,這種火箭發射巢同107火原理上大差不差,不過由於要安裝在戰機上,需要做一些重新固定和全新點火設計,所以進展不算太快,不過有任重提供的主世界資料,項目組還是在堅定推進量產的時間表。
任重對於錢教授他們的工作沒有什麼不滿的,現在的每項工作基本上都是極限了。
隻不過沉重的曆史責任感,不但驅使著任重在拚命,同時也驅使著黎明研究所每一個研究人員都在拚命。光學研究中心的紅外成像研究,已經在望遠鏡上得到了普遍應用,接下來他們在製導方向,正在按照任重給出的資料在努力。
當這項技術突破後,對於導彈來說也是一個曆史性的變化。
甚至可以說,如果率先突破了紅外製導技術,在地空導彈和空空導彈上應用,哪怕在戰機方麵落伍一些,用螺旋槳戰鬥機+導彈打隻有機炮的噴氣式戰鬥機都會占據優勢。
所以,在導彈方麵的研究和應用,被任重當成了真正的勝負手,現在,成果開始逐漸顯現出來了,地空導彈在離實用性方麵,已經大大前進了一步,開始進入實戰。
第一更!求月票!
(本章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