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
“不冤枉一個好人,也不會放過一個壞人!”
再加上隨手就是一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一句足以封神的詩句。
不斷蹦出的經典語錄,讓現場的眾人,終於知道薑聖為什麼會被稱為玄聖先師了,聽他講話似乎每一句都能帶給人啟迪。
冉雍主修法家聖道,又是司寇府的大司寇,負責洛邑的穩定和治安,親眼看到眼前這個年輕人,因為法家聖道而引動了聖道長河。
然後又看到這位少年掌控局勢,輕鬆的化解了一場民眾的騷亂,心中忽然生起一股酸澀、沮喪和無力感。
他終於有些理解,為什麼玉板上那麼多人,會說自己讀書讀了那麼多年,都讀到狗身上去了。
在這樣的人麵前,你真的很難不產生沮喪,甚至羨慕嫉妒的情緒。
而對於景清來說,或者說對於國子監和大虞朝來說,薑逸越優秀越好,最好能夠成為半聖、亞聖,甚至像孔聖那樣的至聖。
一旦薑逸達到這樣的成就,那大虞朝就會安然平穩的繼續發展下去,天下就不會亂,妖族的恥辱也會得以洗涮。
順便自己收藏的那些藏品,也會隨之升值。
美哉~~
隻可惜的是,薑聖這首新詩,題在了牆壁上。
人群的中馬陵和芸娘,則是一臉欣喜和激動的看著薑逸,恨不得拍著胸脯跟人家說,那是我兄弟,那是我的小郎!
唯有祁航又嫉又恨,惱怒萬分。
“我等拜謝薑聖!”
“婢下拜謝鳳南伯!”
浩然正氣入體,反應過來的民眾紛紛向薑逸行禮。
見到如此情形,薑逸心中也是不由的鬆了口氣,知道事情總算是圓滿解決了。
正在他剛想要揮揮手,讓大家都各回各家時,人群中突然有個年輕人站了出來,隻是不等他靠近,就被司隸校尉攔了下來。
那人也不硬衝,擱著司隸校尉,對薑逸喊道:“薑聖,大虞朝封國燕地樂衎,意向薑聖問道,還望薑聖成全!”
問道?
薑逸腦筋飛速旋轉,一段記憶也隨之浮現。
所謂的問道,是這個世界一種常見的求學方式,起源於當年孔聖未成聖時,曾三次問道於道家天尊,道祖老子。
與問道相對應的,還有一種叫做論道。
如果說問道是進學請益,以一種較低的姿態,向上求學的話,那論道就是兩種不同的聖道,為了各自的理念而進行爭執和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