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工作後,張三才知道馬叔說的沒錯,店鋪生意真的是一般,來店裡看病的都是一些感冒咳嗽的小毛病,偶爾有落枕,扭傷的病人,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在這裡屬於重症了。
樓上理療,也做一些針灸的治療。樓下藥櫃各個抽屜上貼著藥品名稱,馬叔帶著張三挨個看了一遍,藥材隻有幾十種,有一部分抽屜是空的。
馬叔介紹說常用藥就這些了,大病也不會有人來這裡治療。馬叔安排了張三的工作,打掃衛生以及學習辨認中藥。什麼時候能快速的根據藥方抓檢出成藥來,就算合格。隔間有一個是廚房,中午就在那裡開火做飯,馬叔問張三是否會做飯,見張三否定,就對張三說:“做飯也要學”。
打掃衛生後,沒有患者,馬叔翻看棋譜,張三開始把藥櫃的抽屜挨個打開辨識草藥。《神農本草經》全書一萬三千餘字,收錄三百六十五種藥材。上品一百二之種,中品一百二十種,下品一百二十五種。
看抽屜上的名稱,這裡幾十種藥物本草經中都有,上中品居多,下品很少,隻有廖廖幾種。本草經中有圖譜,張三又在網上對應看過照片。打開藥櫃抽屜辨識藥材時,張三覺得“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再正確不過,儘管腦中已經有了各種藥材和圖譜的照片,當看到實體藥材時除了有限的幾種藥材能認出之外,其他硬是無法和腦中照片相對應。
很是費了一些勁,張三也隻是把藥櫃中的各種藥物和腦中的名稱圖譜對上。至於更進一步的藥物的藥理、生長環境等問題,需要時間來慢慢消化,對這些張三並不著急。能有機會實質接觸中醫,已經讓他欣喜異常。這裡的一切都讓他覺得新奇和美好。
因為喜愛,醫館裡沒有患者時候,張三也不會覺得枯燥無聊。每天做完清潔工作,就在腦中翻看《神農本草經》,並把藥櫃中的各種藥材在腦中比對。這在馬叔眼裡就是張三喜歡一個人發呆,他已經了解了張三情況,心下覺得這可能就是後遺症吧。所幸暫時還沒有出過什麼錯,人也勤勞。這孩子除了不愛說話,其他都讓他比較滿意。
馬叔帶著張三給幾個病人抓過幾副藥後,就不再上手,盯著張三又抓了幾副藥後,也就不再管這裡了。對於張三能這麼快上手,好奇的問過張三。得到的回答是沒事喜歡翻看《神農本草經》。也就接受這個說法了。
隨後在一樓一個隔間裡找出幾本書籍扔給張三“既然喜歡那就多看看,總比站著發呆強”。隨後背著手到門口看人下象棋去了。張三看著手裡兩本書,一本是《針灸大成》,另一本是《推拿圖解》。這讓他欣喜異常,這都是自己沒有看過的書籍。
醫館生意時好時壞,馬叔也不是很在意。張三發現馬叔最擅長的是推拿。肩周炎,落枕,或者扭傷馬叔基本都能做到一次見效。遇到頑固一些的病症,配合針灸也能起到很好效果。
馬叔看到張三很有興趣的樣子就刻意的把一些病患放到一樓治療。一邊上手,一邊主動給張三講解。一次閒聊中,馬叔告訴張三,推拿是祖傳的,其他針灸診脈開方是後來學的。本來想把這些傳給兒子,誰知道兒子覺得推拿是體力活,誌不在此。
馬叔強求不得也就息了心思,現在能有一個誌同之人自然是願意傾囊相授。張三也是不負所望,隻要有機會就在馬叔旁邊觀摩學習,尤其針灸的學習更是讓他直觀的了解了書中很多似是而非的東西,對於一些基本的手法和功用也有了一個直接的了解。這一切仿佛是在他腦中開了一扇窗,使張三腦中那些理論知識有了呼吸有了生命。
一段時間後,隻要有時間,馬叔就會要求張三在自己身上練習推拿,並一再強調這是花錢也買不來的實習機會。又教了張三幾套鍛煉指力的方法。張三自是願意多些實踐,對於在練習時馬叔所發出的呻吟也是自動無視。推拿初學並不難,牢記身體和經絡結構,熟知基本穴位,掌握一定手法力度後基本就可以上手了。
想要大成那就要對人體做更深入的學習和研究,同時需要更多的經驗。張三有馬叔做上手鍛煉模特,又得到馬叔傾力傳教各種手法和知識,加上超越常人的記憶,很快就有了一些感覺。
馬叔說要多上手,上手越多對人體越是了解,接觸病患多了才有經驗。又告訴張三,可以去一樓隔間裡翻一翻,那裡還有不少書籍,都是他以前收集的,現在沒了心勁他也就懶得看那些東西了。
得了許可,張三不會客氣。找時間去了隔間,發現是個書房,可能也會做一些特殊病患的診室,裡麵書籍不少,基本都是醫藥類的,有一些古代的醫書,也有現代的書籍。讓他驚喜的是有一個近一米高的半身人體模特,不知道是什麼製作的,觸摸起來的手感是和人體皮膚有些相似的軟膠。
模特上畫滿了人體經絡和穴位。馬叔看到張三抱出的人體模特,眼神黯淡了幾分,默默歎了口氣。隨後又給了張三幾根毫針,告訴他可以在人體模特上試針學習。又告誡他不能耽誤了正常工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