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有人發表論文,中藥施用重複性不高,以及與臨床結果的不一致,是中藥藥理研究中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第二次驗藥是1971年,針對慢性支氣管炎進行了大規模的篩查。原因是當時的領導人得了這個病,經常會診,但是治療效果不佳。
領導質問醫生為什麼這種炎症不能治好。這讓當時的工作人員受了刺激,加上當年全國範圍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病率較高。
所以有了這次篩選驗藥的活動。截止1975年,全國參與到這項活動的醫務人員高達30萬人。
驗證臨床病例440萬例,篩選出來48種有效中草藥,有效性在80以上。還根據這次活動出了一本慢性氣管炎實驗方法的書。
帖子作者說的很中肯,“如果你是中醫工作者,或者你是中醫愛好者,請你從科學上證明中醫療效的存在,證明中醫的科學性。
不該宣揚未經科學認證的功效,這是原則。”
帖子後麵跟帖評論人不少,還是兩麵倒的一個局麵,有支持有反對。
對這帖子裡的觀念,張三不好評價。有道理,但是也有很多謬誤之處。
他腦子裡就一句話,憑什麼要我中醫來證明中醫的科學性?不僅中醫應該以臨床治療效果為最終參考,就是西醫也應該是這樣理念。
兩套體係的東西,你硬要拿其中一套去驗證另一套體係,這是什麼操作。
如果講科學,那請科學來驗證人體陰陽,請科學來驗證五行屬性,請科學來驗證氣,驗證運。
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不分對錯。臨床治療效果能說明一切。
他看到很多人對中醫藥並不認同,但是對針灸推拿治療卻是極為信服。心裡也是納悶,針灸推拿也是屬於中醫藥體係。
其理論也是基於中醫藥體係的認知,是傳統的中醫療法,是通過調整人體氣血,疏通經絡,調和陰陽來恢複人體平衡。
他很不理解這些人,接受中醫的某一種治療方法,卻不認同中醫的治療理論,更是否決中醫藥的臨床效果。
他無心繼續,側頭看到胡唐月和曆落雪正津津有味翻看有關他的帖子。不時兩個人還相互交換一下觀感。
看她們這樣投入,張三雖然心裡煩悶也不好打擾,隻能找了一部電影觀看起來。
等他再回到住處,已經是夜晚了。曆落雪還想多陪他一會,被胡唐月拉走。她告訴曆落雪,“不用擔心,官司輸了也不怕。”
張三回去沒多久就接到胡教授電話,“官司的事有王律師操心,你不要有心理壓力。該乾嘛就乾嘛,即使輸了官司也有我給你兜底。”
這話說的明白,讓張三心裡得了不少安慰。
胡教授在電話裡感受到張三的情緒變化,這才放心。
最開始知道張三惹了麻煩後,他還沒當回事。起訴與否還是兩說的事情,即使起訴他也沒有放在心上。
為此宋主任聯係他彙報具體情況時他還敲打了一下對方,他告訴宋主任,這種事情無論如何都應該和張三站在同一戰線。
拋開私人關係,僅是同事這一點,就不能隻想著自掃門前雪。
更何況張三是因為救人才會陷入這種麻煩當中,這時候單位更應該站在他的身後給予他支持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