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娟胃氣恢複極慢,一時半會也沒有好的辦法。他又不敢輕易試藥,隻能等對方胃氣恢複再做調整。
但韓娟病症也沒有再繼續加重。從西醫角度來說,沒有繼續進展,這本身就是一種療效。
張三並不知道還有這種說法。對於他來說,治療不見效果就是無效,他還在為止疼藥物而頭疼。
他已經試著組了幾個方子,最後都被他一一否掉。這些藥方即使成藥,也隻是能解決點的問題,而不能在麵上改善患者疼痛問題。
換句話說就是隻能對個例有效,而不能形成普及。
無奈之下隻能向楊老求助。
楊老聽了他的想法大加讚賞,但是對成功卻是信心不大。
他告訴張三,膏劑有內服外敷兩種,內服膏劑又稱膏方,普遍用於滋補,多用於內、外、婦、兒、傷骨等病患及大病後體虛者。
外敷膏劑是中醫外治法中常用藥物劑型,除了用於皮膚,瘡瘍等疾病以外還在內科和婦科病症中使用。
至於藥店一些成藥中也有追求止痛效果的膏藥,但以貼膏居多。而且效果大多都是自吹自擂,臨床上實用性並不高。
裡麵大多都加了類似雞血藤的藥物。患者貼敷後,患處有發熱感,就會覺得疼痛減輕,但真實情況卻並不是如此,很多也隻是起到安慰作用。
楊老認為這幾類膏劑都不會達到張三想要的效果。他給出的建議是思路要向膏摩上靠。
張三腦中馬上想到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提到,若人能養慎,不令邪風乾忤經絡,適中經絡,未流傳臟腑,即醫治之。
四肢才覺重滯,即引導、按蹺、針灸、膏摩勿令九竅閉塞。
張三知道膏摩是中藥膏外塗加推拿按摩。把中藥外治的配方煉製成易於滲透進皮膚的油膏,然後根據病情塗抹在有特定部位。
再用按摩中的摩法在這個部位操作,促進油膏的快速吸收,激活特定部位的氣血經脈,從而達到治病防病的作用。
醫聖張仲景說,膏摩之法用於邪在經絡的時候能快速截斷病情發展,驅邪外出。
楊老向張三提出膏摩的關鍵,即膏摩要改善的問題,中藥外治的配方,還有摩法作用部位。三者如果能夠配合緊密,功有神效。
張三的理解就是,一看受眾人群,二看配方,三看部位手法。
楊老這些話算是給張三指明了方向。
部位就是疼痛點附近穴位,或是反射區穴位。人群是腫瘤患者,配方他正在組配。此時他已經在考慮藥膏出來後針灸和推拿手法配合的問題了。
想到配合推拿和針灸的藥膏藥方,張三的思路馬上開闊了許多。轉瞬間腦子裡就搭配出了一個藥方。
隨後張三又向楊老請教肝癌的治療。楊老對此極為敏感,一再告誡他,“這是人體的最後一道防線,絕對不能輕易上手。一旦出錯就是一條人命。”
張三沒法向他解釋,總不能告訴楊老對方隻認他吧。
所幸楊老沒有多想,告誡之後就告訴了他肝癌治療思路。清肝、通利三焦,防止腹水。
之後幾天張三推翻之前思路,重新組方,並先後組出三個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