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匆匆,歲月流轉。不到十年,李想就將星辰孕育完成。
可是與預想的不同的是,這次孕育出的並不是單單的一顆星辰,而是一整個星係。
這中間那散發著巨大火焰的星球不就是太陽嗎?
而周圍環繞著太陽旋轉的就是九大行星了。
期間還夾雜著的則相當於是衛星和隕石。
此次孕育遠超預期,但唯一可惜的就是當時聚集的混沌塵埃和混沌能量太少了些,這個星係的體積有些差強人意。隻能算是一個縮小版的星係。
畢竟這是按照一顆星辰準備的材料。
不過星係雖小,放在小世界內卻是剛剛好。畢竟混沌空間也還沒有擴張到一個星係那麼大。
如今小世界的構成變成了兩個太陽,九顆星辰,外加一大一小兩塊大陸,再加上一個小型的秘境和一個神國。
李想突然發現,自己的小世界居然集齊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常見的空間和星體。
看著自己這些年的成果,李想很是滿意。
除了小世界內孕育出一個微型星係,還多出一了一條完整的星辰法則。
有了這條法則,花費些時間和信仰之力,李想就又能多出一個法則分身了。
不過既然多出來這麼一個星係,那自然是需要好好利用起來才是。
李想調動小世界的權柄,將這些小行星的位置再次調整了一番,以保證九顆小型行星上的溫度全部適合生物生存。
這個微型星係剛剛成型,其上沒有任何的生命存在。但想要其自己誕生生命自然是不太現實。
所以星球建設自然是隻能自己想辦法解決了。
普通生命太過脆弱,要是想讓其在星辰上生長繁衍,首先就必須要有合適的溫度。
這一點李想剛剛已經解決。
其次星球表麵要有足夠的防護。隻有保證生物不受混沌能量的侵蝕,才能保證普通生物的繁衍。畢竟能夠一出生就能在混沌虛空中生存的生物隻是極少數。
在這一點上倒沒有什麼好擔心的,星係雖屬於微型,但幾顆大一點的行星卻屬於貨真價實,包括太陽星在內,十顆星球全部都擁有自己的星辰力場,保證自身不受混沌能量侵蝕。
用原本孕育一顆正常星辰的材料,孕育了十顆微型的星球,也不知道是賺了還是賠了。
最後生物要生長,必須要有足夠的水和能量來源。
這太陽的陽光自然是普通生物最好的能量來源,但這水卻還要從小世界外收集。
李想離開自己的小世界,這次他是準備出來收集水源和植物種子的。有時間的話還可以順便篩選一些動物或者昆蟲。
這些東西其他的好解決,隻是耗費一些錢財的問題,隻是這麼多淡水有些不好找。
一番思索,李想準備直接購買水源使用,星辰雖小但九個加起來需要的數量也挺大的,想要從外界獲取這麼多的水資源肯定對當地也會造成不小的影響,這是聯盟所不允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