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形神俱妙是道教金丹大道的上乘功夫。
抵達這一層次,幾乎可以算是將內丹術修煉到圓滿了。
再想要有突破,已經不單單是內丹方麵了,而是要涉及彆的。
“若神雖有靈妙而形質早衰,則非丹道之正路。”
陳雲端坐在地上,緩緩將陽神收進祖竅,準備一遍又一遍的煉,一直抵達形妙神也妙的境界。
形神俱妙有兩種方式。
分彆是形神合同於虛與形神合同於實。
一種是形神相合後仍有形可見者,稱之為形神合同於實。
另一種是形神相合後變得無形無相者,可稱為形神合同於虛。
這點陳雲再清楚不過。
像後來的劉海蟾,就是形神合同於虛。
最終丹成,屍解,有白氣自頂門出,化為鶴,飛衝天。
至於形神合同於實與謝自然狀況相象,則是為“白日飛升”。
當然,謝自然不是修煉內丹術。
所以她“白日飛升”並沒有天仙境,而是隻修煉到神仙境。
內丹術的“白日飛升”,其實就是形神合同於實,抵達了天仙之境。
肉體飛升,自然會有形,因而剛升天時是可以看見的。
如《抱樸子內篇.至理》稱:“河南密縣,有卜成者,學道經久,乃與家人辭去,其始步稍高,遂入雲中不複見。此所謂舉形輕飛,白日升天,仙之上者也。”
這種形神合為實體的白日飛升之說。
在宋以前外丹術盛行時期尤為流行。
煉丹家大都相信服食金丹可以使身體發生變化,最後衝舉上天。
唐代以後,道教轉而注重內丹修煉,內丹術雖然依舊有形神合同於實的理念,但是同樣誕生了新的理念,那就是形神合同於虛。
例如翁葆光《悟真篇.西江月》所說:“十月功足,形化為氣,氣化為神,神與道合而無形,變化不測。”
這個說的就是形神合同於虛。
鐘呂丹道對形神俱妙,有著自己的理念。
就像是鐘離權傳道呂洞賓的時候,就曾說過是將軀體煉化入陽神之中,使得神光普照。
最後煉得通身神火,軀體崩散,粉碎為似有非有、似無非無、無形無跡的先天祖氣,還歸於太虛,達到所謂“與道合真”。
簡而言之,鐘呂丹道其實是形神合同於虛的。
陳雲的內丹術雖然傳承自鐘離權,但他後來融合了《真龍虎九仙經》、《飛靈玉符》、《老子想爾注》、《太上九要心印妙經》和《盤古真身訣》等各種功法,走的路子和鐘呂丹道有些不一樣,並非一定要形神合同於虛,而是可以走形神合同於實的路子。
也確實,如果他走形神合同於虛,那麼《盤古真身訣》等於白練了。
因此,陳雲內心的想法,是想走形神合同於實的。
於是,這一步使得他和內丹術理念,產生了劇烈的衝突。
陳雲立刻睜開了眼睛,暗思道:“內丹術走的往往是形神合同於虛,我想要形神合同於實,兩者之間有很大衝突,而且若是形神合同於實,則無法做到還虛了。”
還虛,還虛,自然是形神合同於虛才是正理。
那麼,該如何做到形神合同於實形神俱妙呢?
陳雲坐在那冥思苦想,想要找到解決的方法。
如果隻是形神合同於虛,他立刻就能夠做到。
無非就是陽神收入祖竅,不斷的煉又複煉,一直把形體煉的融入神。
陳雲仔細琢磨了一會,始終沒有半點的思緒。
他一時間有些猶豫了,“莫非,我隻能走形神合同於虛這條路子?”
其實形神合同於虛,倒也不是不行。
隻是可惜了他練了那麼久的《盤古真身訣》。
一旦他走形神合同於虛的路子,接下來“推演”法則推演出來的《陳先生內丹訣》第七轉就要推翻,還需要重新構思功法。
陳雲好不容易將《盤古真身訣》融入到內丹術裡,如今卻因為形神合同於實跟內丹術有衝突,似乎不得不放棄,這讓他內心感到很糾結。
“再思考一會兒,若是實在想不出該如何形神合同於實,那我就隻能走形神合同於虛的路了。”
陳雲雖然有的是時間,可以細細琢磨,但是功夫修煉到這裡,如果現在想不明白的話,以後基本上也不會想得明白。
因此,他可以很肯定一點,自己接下來一段時間裡,若是能想得到形神合同於實的“內丹術”,那麼代表是可以做到的,反之,則內丹術做不到形神合同於實。
他坐在那邊不斷的思考。
以及翻閱記憶中畢生所學的各種修煉知識。
想要從中找到一條將形神合同於實跟內丹術完美結合的方法。
謝自然的《飛靈玉符》是將人練成“金丹”,好像對自己沒有幫助。
二郎神的《九轉玄功》則是煉元神之法,好像也對自己沒什麼幫助。
《老子想爾注》、《太上九要心印妙經》、《真龍虎九仙經》……
不一會兒的時間,陳雲已經把自己所了解的修煉功法全部回想了一遍,依舊沒有找到解決方法。
這讓他感到有些無奈,“看來內丹術的確無法做到形神合同於實,我隻能走形神合同於虛了。”
他搖了搖頭。
再次閉上了眼睛。
準備走形神合同於虛的路子。
忽然,剛剛閉上眼睛的陳雲又一次睜開了眼。
“慢著!”他似乎想到了什麼,“我記得《陳先生內丹訣》從第五轉開始,就已經不單單是煉形、煉神方麵了,而是將神與形結合起來煉。”
比如《陳先生內丹訣》第五轉叫做“換骨”。
這一轉的作用是,利用“陽砂換骨”,將體內的凡骨換成仙骨。
陳雲目光變得愈發明亮,“四轉養內陰,三轉養內陽,五轉內外,陰陽數足。造化之功,已成養就。聖胎神通自在,故曰造化成也。五轉之後,內丹聖胎養就,靈軀身長尺餘,自此采日之精,以養外陽,奪天地造化之功也。常人內無所養,精神四散而無歸著,晝則神在於心,夜則神出於體,及其睡著神無速守,更不知有身,亦不知所在,隨魂隨魄,入幽趣之中,與鬼同聚,於夢中無一,不見四大物壞,神從鬼往隨福受生天堂地獄。皆不由己乃神,不識其身隨波逐浪之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