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綾錦院,趙煦在賈種民的陪同下,來到了靖安坊,如今的靖安坊已麵目全非。
高牆之內,一切舊日的建築,皆已消失不見。
就連殘垣斷壁,也找不到蹤跡。
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一大片,用秸稈、乾草蓋著的區域。
“官家,此地就是規劃的汴京學府之蒙學和小學!如今地基都已打好,隻待來年春天,便可以開工建設,預計元祐二年下半年既可交付。”賈種民介紹著眼前那些被秸稈、乾草覆蓋著的地方。
趙煦頷首點頭,看向自己麵前的這片土地。
這可是他的招牌!
也是收割天下富商的寶地!
所以,趙煦自然很關心。
於是趙煦問道:“撼沙法所用的水泥、石灰與河沙,可還堪用?”
“奏知陛下,臣已請了許多大匠看過了,眾人皆曰:此法甚好,可為將來建築典範!”賈種民答道。
“嗯!”趙煦走上前去,命人掀開一層秸稈,仔細端詳了一番,已經夯築好的地基。
一塊塊青磚,整齊的砌築在一起。
青磚之間填充著的是城外窯場煆燒出來的水泥、石灰。
而在青磚之下,則是用水泥、石灰以及河砂攪拌後,灌注的基槽。
這就是目前大宋最先進的撼沙法地基。
建房子,要先打地基,是早在遠古時代,先民們就已經知道的事情。
河姆渡文化遺址就發現過早期地基的夯土層。
趙煦在現代,參觀過二裡頭夏墟遺址,足足一萬平方米的宮殿遺址下,有著超過兩米的夯土地基。
即使過去了數千年,昔日的夏都早已湮滅。
但地下的夯土地基,依然忠誠的在地下,默默守護著夏後氏的宮闕。
具體到大宋,地基技術已經發展的很完善了。
撼沙法、土換基、樁基等技術,都已經普遍運用。
而靖安坊在開始建設後,就被發現,這地方的地下土質非常鬆軟。
尋常的木製建築可能還好。
一旦要建磚瓦、磚混結構的建築,地基就肯定會下陷。
麵對這種情況,要麼土換基——挖掉地下鬆軟的沙土,然後用碎石、礦渣,甚至三合土填充,人造一層地基。
要麼就是撼沙法了。
兩種辦法各有優劣但最後,趙煦拍板,用上了撼沙法。
當然是改良後的撼沙法,這種改良的撼沙法,隻保留了基槽的做法和地麵的砌磚。
原本的地基夯實工序,則直接被更高效、堅固的土法混凝土取代。
這種土法混凝土,自然無法和現代的混凝土相比。
但,凝固後再怎麼著,也強過換基法了。
這樣打下的地基質量,自然是很好的。
就是成本太高!
也就是汴京城這樣寸土寸金的地方,有著可行性,其他地方都不大可能推廣。
但不要緊!
能養活那幾個專門燒製水泥、石灰的窯場就行。
趙煦在靖安坊中裡裡外外的看了一遍。
對目前的進展,非常滿意。
於是,他對賈種民吩咐道:“愛卿要抓緊時間,最好趕在明年開春前,就開始動工建設汴京學府的蒙學與小學。”
“讓汴京學府的諸位業主們,能夠及時看到蒙學、小學的動向。”
他可還打算賣二期、三期的房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