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
粱惟簡在稍作停頓後,繼續念道「老身聞古者帝王朝朝夕夕,未有曠日不朝者……」
「自先帝奄棄天下,老身與太後,受先帝之托付,蒙祖宗之庇佑,垂簾聽政,代君處分軍國事……」
「今,皇帝漸長,睿智發乎天資,神聖出於天授,臨朝以來,法度肅然,人臣鹹服,海內歸心……」
「獨念皇帝春秋少,未能待旦,老身與太後,勉為垂簾……」
「自今日後,軍國事及拜除,宰臣可於福寧殿請旨後施行!」
等粱惟簡念完,無論是殿中還是殿外,群臣呼啦啦的集體下拜「太皇太後、皇太後保佑擁護聖躬,功高天下……」
然後,又集體麵朝禦座上的趙煦再拜「伏唯皇帝陛下能作威作福!」
帷幕內的太皇太後,見到這個景象,也是在心中歎息一聲,無可奈何。
事實已擺在眼前。
無論是文臣還是武臣,不管是宗室還是外戚。
大家都已歸心於官家。
明麵上雖然還尊重她和向太後,可她心裡麵明白,若她今天不下這個旨意,那麼,這些大臣恐怕就會和當年章獻明肅垂簾的時候一樣不安分了。
而她可遠遠不如章獻明肅!
官家,更非是仁廟當年可比!
須知,即使是仁廟,當年章獻明肅駕崩,遺詔中有"軍國事令皇帝與太後內中裁斷"的文字。
但,這遺詔文字甚至都沒有走出崇政殿,就已被時任禦史大夫蔡奇否決。
而蔡奇否決的理由非常簡單——上春秋長,已知天下情偽,今始聽政,豈使女主相繼稱製乎?
而仁廟對此不置可否,於是,保慶楊太後的臨朝聽政權被直接褫奪。
仁廟當天就在群臣簇擁下,於崇政殿西廂聽政。
根本沒有人關心保慶楊太後的感受!
如今,她的孫子,除了年紀比仁廟當年小外,其他一切,都已和仁廟當年差不多了。
他已證明自己可以處理軍國事,可以決斷戰爭,可以除授大臣。
其提拔任用的臣子,更是在各個方麵,都已被證明成功!
尤其是在邊帥的
安排上!
熙河的趙卨、環慶路的章楶,都是他親自拜授,而如今經受住了戰爭的考驗,被證明不僅僅完全合格,甚至可以說優秀的過分!
此外向宗回、高公紀這兩個過去在汴京城中,隻能算中人之姿的外戚,被他拜授熙河邊防財用司的差遣後,也一下子搖身一變成為了天下知名的賢才,為國家立下了功勳。
在這種情況下,哪裡還有大臣,有心思與她玩垂簾聽政的遊戲?
彆說是她了,恐怕換成章獻明肅在,也擋不住朝臣們那湧動的心思!
更何況,三衙殿帥,在一開始,在官家立儲的那一天,就已直接向官家效忠了!
燕達、苗授、狄詠,皆是官家的人!
就連皇城司上下,也早早都是官家的人。
隻是……
心裡麵雖然明白,但太皇太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她本就要強,如今,卻被朝臣集體拋棄。
所有人甚至都沒有猶豫一下,就全體跑去了孫子那邊表忠心了。
她心中如何好過?
正歎息著,在心中自怨自艾。
耳畔卻在此刻響起了孫子的稚嫩但沉穩的聲音。
「太皇太後、皇太後,保佑擁護,慈愛教導於朕……」
「朕將永念於此永追孝道。」
「宰相!」
左相韓絳,右相呂公著先後出列「臣在!」
「兩府執政!」
鄧潤甫、李清臣各率兩府大臣出列「臣在!」
「太皇太後、皇太後,保佑朕躬,擁護教導,朕感念於此,以為太皇太後乃自古以來第一太母,皇太後乃千古第一聖母!」
「有司當上尊號,告於宗廟,將太皇太後、皇太後之聖德,著於竹帛刻於金石,宣告天下,好叫百年、千年之後之後人,知我大宋太母之聖德,聖母之慈恩。」
「諾!」
宰執們集體俯首拜道「臣等謹奉德音。」
帷幕內的太皇太後,露出欣慰的笑容來,深感果然還是孫子孝順!
向太後的臉色,也變得潮紅。
而殿上的宰執,在短暫的商議過後,由左相韓絳奏道「奏知陛下,臣與宰執商議,皆以為,太皇太後保佑聖躬,擁護陛下,功高天下,乃女中堯舜,宜當上尊號曰宣仁太皇太後!」
「皇太後慈恩聖佑,親養陛下,躬教聖躬,功在社稷,乃女中聖賢,宜當上尊號曰欽聖皇太後!」
趙煦聽著,微微頷首,道「可!」
(本章完)
免費閱讀
inf。inf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