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辟方,
周孝王(?—前886年),
姬姓,名辟方,
周穆王姬滿之子,
周共王姬繄扈之弟,
周懿王姬囏的叔父,
西周第八位君主,
在位時間前892年—前886年。
周懿王死後,
理應由太子姬燮繼位,
但是姬燮懦弱無能,
姬辟方乘機奪取王位,
是為周孝王。
前886年,
周孝王去世,
諡號孝王(《逨盤》銘文作考王)。
周孝王死後,
諸侯擁立故太子姬燮繼位,
是為周夷王。
周懿王八年(前892年),
西周第七位君主周懿王姬囏去世,
周懿王的太子姬燮未能繼位,
而是由其叔祖姬辟方繼位,
是為周孝王。
周王朝為了長治久安,
避免統治集團內部鬥爭,
製定了嫡長子繼承製。
整個西周時期,
周王朝統治者
嚴格按照嫡長子繼承製
確定繼承人,
有效避免了王室內部
因為爭奪王位自相殘殺,
確保了周王朝前期的穩定。
但在宗法製森嚴的西周,
卻出現了一位
沒有遵守嫡長子繼承製
而登上王位的君主——周孝王,
這是一種異常的現象。
《史記》對於孝王的記載甚少,
隻有簡短的一句話:
“懿王崩,
共王弟辟方立,
是為孝王。
孝王崩,
諸侯複立懿王太子燮,
是為夷王。”
之後再未提及孝王。
孝王作為違背祖製之君,
司馬遷好似有意回避,
對於其在位時期的
文治武功絲毫未曾涉及,
今人對周孝王繼位
緣由的了解主要來自
於《竹書紀年》。
《竹書紀年》載:
“懿王七年西戎侵鎬,
十三年翟人侵岐,
十五年,
王自宗周遷於槐裡”。
周懿王之時
周王朝國力衰落,
導致宗周鎬京
備受戎狄威脅,
被迫遷都。
王朝的衰落
必然引起統治集團內部的分裂,
“懿王之世,
興居無節,
號令不時,
挈壺氏不能共其職,
諸侯於是攜德”。
統治集團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