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楊大知縣感歎著寧陽縣終究無法從事真正的無本買賣時,朱標卻嘖嘖讚道“小弟怎麼想也沒想到,姐夫居然能把事情做到這般地步。”
朱標一邊沿著池塘邊往前走,一邊說道“乾旱的不止寧陽縣一個,可是沒聽說哪個官老爺像姐夫你一樣挖湖抗旱。沒有湖,自然也不可能有人撈魚、養魚。”
“姐夫之前說寧陽縣的富庶離不開父親的賞賜,可是現在看來,父親的賞賜最多也就是錦上添花,更重要的還是姐夫一心一意想著百姓。”
聽到朱標這麼一說,楊大知縣頓時心生警惕。
經過這麼多天的接觸,楊大知縣多少也算是了解了朱標的為人——這家夥比他爹能強點兒,但也算得上是個無利不起早的,現在這麼玩命的誇獎自己,說不定他心裡就在打著什麼壞主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朱標又繼續說道“姐夫,小弟有一個問題想要問你。”
楊大知縣拱手答道“殿下請問,微臣知無不言,言無不儘。”
朱標點了點頭,問道“除了從南方和山西向燕雲十六州遷移百姓以外,還有什麼其他的辦法可以讓燕雲一帶的百姓快速歸心麼?”
隨著朱標的話音落下,楊大知縣當即就傻眼了。
不是,我踏馬讓你問,你還真敢問啊?
你也不看看你問的這個問題有多大!
隻是楊大知縣一邊在心裡吐槽,一邊卻也忍不住皺眉思索起來。
讓燕雲一帶的百姓快速歸心?
這事兒其實不容易,因為燕雲十六州淪陷於胡人之手四百年,燕雲之地的百姓早就已經不把自個兒當漢人看待,或者說,燕雲之地的百姓把自個兒當漢人,卻又不把江南一帶的百姓當漢人看待。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忽必烈時期著名的九拔都張弘範。
張弘範出身河朔地區的漢人世侯家族,至元十一年,元軍大舉攻宋,張弘範為前鋒,以功改亳州萬戶,賜名拔都,江湖人稱九拔都。
至元十五年,張弘範率軍攻閩廣,俘文天祥於海豐五坡嶺,至元十六年在崖山大敗宋軍,滅亡南宋,命人摩崖題寫“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十二個大字。
而從“鎮國大將軍”這五個字上也可以看出,張弘範根本就沒把自己當成漢人,或者說根本就沒把宋人當成自己的同胞。
九十年的張弘範尚且如此,如今燕雲十六州的百姓又怎麼可能因為明軍一到就把自己當成漢人?又怎麼可能輕易歸心?
說白了,朱重八之所以要開曆史的倒車,在北方大搞分封製,甚至讓朱標去巡視長安,意欲遷都關中,其實就是因為燕雲十六州的百姓不能輕易歸心。
畢竟朱皇帝的心裡也清楚,曆史上皆是從北打到南,真正從南打到北的就他一個,萬一燕雲十六州動不動出現點兒什麼叛亂,也著實讓人頭疼。
實際上,朱皇帝的擔憂也不無道理,真正讓燕雲十六州百姓歸心,還得是朱老四上位並且遷都北平以後。
在此之前,江南的漢人其實也沒把燕雲十六州的百姓當成自己人,兩者之間的隔閡很重。
就連大名鼎鼎的南北榜案,其實都跟這方麵脫不開乾係。
想到這裡,楊大知縣也忍不住微微歎息一聲。
有沒有快速讓燕雲百姓歸心的方法?
有。
但是難度太大。
喜歡奮鬥在洪武元年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奮鬥在洪武元年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