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玉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居然會有因為魚蝦太多而頭疼的一天。
“三百多斤小海蝦,再加上兩百多斤的各種海魚。”
徐敬玉苦著臉道:“今天這還隻是第一批送過來的,那些百姓說過幾天還能送來更多的魚蝦。”
楊少峰微微一怔,隨後便瞥了徐敬玉一眼,問道:“這不是好事兒麼?百姓願意聽從你這個知縣大老爺的吩咐出海打漁,總比你說了一萬句卻換不來兩斤魚蝦要強吧?”
其實楊少峰多少都能猜到那些送魚蝦過來的百姓是怎麼想的。
大老爺給分了地。
大老爺又給分了船。
大老爺讓大家夥兒捕撈一些小海蝦。
對於這些領到小船的百姓而言,能不能拿小海蝦換錢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得先把小海蝦給撈回來,多少也要還一些大老爺的恩情。
徐敬玉卻苦著臉道:“府尊,這可是五百多斤魚蝦,下官一是不知道該怎麼處理,也不知道工坊到底該是怎麼個弄法,二來就是朝廷從江南遷移的百姓也很快就要來到,下官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安置他們。”
被徐敬玉這麼一說,楊少峰忍不住用關愛智障的眼神瞥了徐敬玉一眼。
楊少峰恨鐵不成鋼的訓斥道:“你不知道怎麼處理這些魚蝦,難道本官就知道怎麼處理了?”
“你也不想想,本官之前跟你是怎麼說的?讓百姓捕撈小海蝦然後曬乾——這種事情你不讓百姓去做,你跑來跟本官說有什麼用?”
“還工坊怎麼搞?那玩意兒就是隨便找個地方,讓百姓能把魚蝦曬成乾就行,剩下的就是再找個地方暫時存放起來。”
劈頭蓋臉的把徐敬玉訓斥一通後,楊少峰又繼續說道:“至於說錢糧的問題就更好解決了——等到魚蝦曬好之後,本官會讓寧陽縣那邊拿著錢糧來買。”
“至於那些遷移過來的百姓……”
這個倒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
表麵上來看,登州府現在有十個縣,平均分配下來每縣也就是能分到一百戶人家,再往城裡和城外的十幾個村、社裡分一分,每個村社也就是能分個五六戶人家。
可是實際上,像這種涉及到百姓大規模遷移的最大難題從來都不是遷移和安置過程,而是在於安置之後。
還是那句話,三裡不同俗,五裡不同音。
這些從江南遷移到登州府的百姓一是麵臨著語言溝通方麵的問題,二是麵臨著風俗習慣上的不同。
當然,這兩個問題其實還比較好解決,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江南的百姓可以慢慢聽懂登州百姓的方言,登州百姓也能慢慢接受江南百姓的一些習俗。
真正比較麻煩的是怎麼安置這些百姓
雖然理論上來說是可以往城內和城外平均分配,可是城內跟城外是一回事麼?
無論什麼時候,尤其是在戰亂還沒有結束的建國初期,居住在城池之內的百姓有更高的安全感,這都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分配到城內的那些百姓當然不會有什麼意見,而分配到城外的那些百姓心裡能沒有一點兒意見?
即便是采用抓鬮這種相對公平的方式,也同樣需要考慮到百姓之間是否沾親帶故——他們是更願意分到一塊兒?還是能接受分散安置?
又或者說,這一千戶百姓是從蘇、鬆、嘉、湖、杭等地遷移過來的,他們是更願意以地區來劃分安置,還是願意接受打散之後隨機安置?
除此以外,還涉及到給他們分配土地、讓他們開荒耕種等等一係列亂七八糟的問題。
總之,這些亂七八糟的問題不擺在明麵上之前就相當於不存在,真正擺到明麵上之後卻足以令任何一個官老爺們頭疼。
楊少峰微微揉了揉額頭,說道:“等這些百姓來了之後,先讓人帶著他們搭起臨時安置用的窩棚,然後再讓人去統計他們原本的籍貫,儘量按照打散之後分開安置的方案來辦。”
集中安置肯定是不行的。
如果把這些遷移來的百姓按照遷移之前的戶籍進行集中安置,比如說蘇州來的百姓安置成一個村,鬆江來的百姓也安置成一個村,且不說這樣做能不能讓這些遷移來的百姓滿意,光是讓他們融入到登州本地百姓就會成為一個很要命的問題。
或者還可以說得再直白一些:朱皇帝為什麼要從江南往山東遷移百姓?
不是因為江南的土地不夠給這些百姓分配,而是朱皇帝想要推動南北之間的融合,儘量消除掉南北之間的隔閡。
如果把一個地方來的百姓集中安置到一個村,兩者之間的融合速度就會無限期延長,甚至有可能產生江南來的百姓之間彼此抱團,登州本地百姓也彼此抱團的現象。
略微斟酌一番後,楊少峰又讓跛五把登州府同知徐良也喊了過來。
“這次從江南遷移過來的一千戶百姓,把他們分開安置到登州府的十個縣,讓每個縣都把他們分散安置到縣城和下麵的村社。”
楊少峰一邊斟酌著一邊說道:“告訴那些官老爺們,讓他們各自跟百姓們說明白,不許有人仗著自己本地人的身份欺負這些從江南遷移過來的百姓。”
“要是被人告到本官這裡,本官可不會輕饒了他們這些官老爺。”
“還有,讓那些官老爺們告誡治下百姓,以後把“南蠻子”這個詞給本官忘掉,誰也不許在江南百姓麵前提起。”
實際上,這才是百姓遷移所麵臨的最大問題——本地百姓對待外來百姓的態度。
對於本地百姓而言,外來的百姓不是親朋好友,而是來搶奪資源的外人。
尤其這些百姓還是江南來的。
“南蠻子”這個稱呼絕對不是什麼好詞兒,但是又普遍存在。
這種自南北宋時期就已經存在,曆經胡元近百近的統治之後又被無限度放大的隔閡,無疑又會加大本地百姓對於江南遷移來的百姓的敵視心理。
要是不提前打好招呼,還不知道會鬨出多少亂子。
等登州府同知徐良和蓬萊知縣徐敬玉都應下後,楊少峰又繼續說道:“還有就是這些百姓的戶籍和土地問題,讓那些官老爺們全部參照登州本地百姓辦理,該登記的登記,該分地的分地,總之就四個字兒,一視同仁。”
喜歡奮鬥在洪武元年請大家收藏:奮鬥在洪武元年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