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信?
誰家好人的家信能把一個信封都撐得鼓鼓囊囊的?
正當楊少峰望著陳忠手裡那個厚到嚇人的信封發呆時,陳忠卻把信封推到了楊少峰麵前。
陳忠笑眯眯的說道:“皇爺說,組建一個專門的審計衙門這個事兒是駙馬爺提出來的,韓國公和誠意伯都沒聽說過這個審計衙門是怎麼運轉的,所以要駙馬爺大概的寫上幾句。”
嗯?
李善長和劉伯溫不知道怎麼弄一個審計衙門?
這他喵的不是純純的扯犢子嗎!
楊少峰一邊在心裡吐槽,一邊拿起信封檢查了火漆封口,然後取出了所謂的“家信”。
一頁,兩頁,三頁……八頁,九頁?
看著足足有九頁的信紙,楊少峰差點兒就被氣到原地爆炸。
不是,空印案是劉伯溫捅出來的對吧?
既然空印案不是本官捅出來的,那你去折騰劉伯溫啊,你非得來折騰本官乾什麼?
再說了,眼下都已經是洪武三年的臘月二十四,眼看著沒幾天就要過年,你個老登忽然拿出來這麼多的問題,你確定不是成心給本官添堵?
心裡越想越是不爽,楊少峰乾脆對陳忠告了聲罪,然後就拿著朱皇帝的家信回了書房。
來,讓本官看看你個老登都有哪些題不會做,然後給你展示展示幾百年後的高端解題手法。
第一個問題,老登罷行省,改為承宣布政使司負責民政,提刑按察使司負責司法,都司負責軍事?
嘖嘖,這不是純純的扯犢子麼。
如果自己沒記錯的話,大明在廢掉行省製度之後就是承宣布政使司負責民政、提刑按察使司負責司法再加都司負責軍事的省級結構,也確實可以算得上是分權分治。
關鍵是沒什麼鳥用。
好像原本曆史上的空印案就是在民、法、軍分立之後出現的。
而且空印錢糧冊子的問題也沒有徹底解決,隻是玩的更加隱秘一些。
歸根結底,出現這些問題的真正原因就在於大明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稅務機構,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司法和監察機構。
就以監察機構為例子。
都察院表麵上不歸丞相管,後來也不歸內閣管,可以說得上是一個獨立的監察機構。
但是,都察院的升遷道路就那麼一條,即便做到最頂層的左、右都禦史也不過是正二品,手中的權柄彆說跟丞相比,就是跟同樣是正二品的六部尚書們比起來也要差上許多。
那麼問題來了:大家的品級一樣,待遇一樣,手中的權益卻差了一大截,指望都察院的官老爺們都為愛發電?
如果還想衝擊更高的位置,拿到更高的待遇,都察院的官老爺們就要想辦法調離都察院,而在調離都察院之後,原本被都察院監察的百官就成了自己人。
這樣一來,都察院還能保持真正意義上的獨立性麼?
大明的稅務機構也是同樣的道理。
大家都是同朝為官,以後說不定就要從戶部調到其他衙門去做官,也犯不著因為那點兒俸祿就往死裡得罪以後的同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