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眼睛一亮,望著楊少峰追問道:“姐夫是不是有什麼辦法?”
楊少峰嗯了一聲,笑道:“草原上的牧民,其實和咱們中原的普通老百姓沒什麼區彆,都希望能過上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
“問題的關鍵之處在於,中原堂口的老百姓是真有可能過上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好日子,而草原上的牧民卻是連一丁點兒的希望都看不到。”
這是明擺著的事兒。
事實上,大明的軍隊裡就有很多是蒙古人。
草原上甚至也有大量的牧民跑到中原來向明軍投誠。
沒錯,就是在大量的士紳讀書人哭著喊著要給胡元朝廷儘忠的時候,大量的蒙古人和草原牧民反而主動投靠了明軍,一邊高喊著“驅逐韃虜、恢複中華”的口號,一邊把手裡的彎刀揮向胡元的軍隊。
反正是有夠魔幻的。
楊少峰微微搖頭,把這些亂七八糟的想法都趕出腦海後又繼續說道:“所以,要想徹底解決掉胡元的問題,最重要的就是讓他們安穩下來。”
“比如說,在草原上築城。”
朱標微微一怔,問道:“築城?”
楊少峰嗯了一聲道:“不錯,就是築城。”
“不需要城池多高大,也不需要城牆有多緊固,主要是有城池,能駐軍,能住民。”
“能駐軍,就意味著能守護城池,如果彼此之間的距離不算太遠,近一些的城池就可以互為犄角之勢,讓胡元騎兵不敢來犯。”
“能住民,就意味著中原百姓可以住到城裡,草原上的牧民們也可以住到城裡。”
“當然,讓人住到城裡不是目的。”
“目的是給草原上的牧民找到一條新的生路。”
被楊少峰這麼一說,朱標頓時更懵了。
什麼叫做給草原上的牧民找一條新生路?
正當朱標胡亂琢磨時,楊少峰卻又繼續說道:“敢問殿下,交址、占城、暹羅等地缺糧麼?”
儘管不知道楊少峰為什麼忽然這麼問,朱標卻還是老老實實的搖了搖頭,答道:“剛剛姐夫不是說過了麼,交址、占城等地都是一年兩熟甚至三熟,根本不缺糧食。”
楊少峰點了點頭,又繼續問道:“那臣再問殿下一個問題,草原上缺不缺糧食?”
朱標眼前一亮,叫道:“姐夫的意思是,把交址的糧食運到草原?”
楊少峰再次點了點頭。
“草原上缺的是糧食和鐵器,不缺的是牛羊。”
“中原缺的是牛羊,不缺的是鐵器和各種船隻。”
“而占城和交址等地缺的是我中原的各種貨物,不缺的是糧食。”
“所以,要想徹底解決胡元的問題,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要讓草原上的百姓有一條生路。”
“築城、修路、開礦、辦工坊、運糧、牛羊貿易等手段齊施,就能讓草原上的百姓能夠對抗白災、黑災和灰災。”
“如此一來,草原牧民為了對抗白災、黑災而南下劫掠的事情,自然也就不會再發生。”
朱標不自覺的點了點頭,楊少峰又繼續說道:“當然,打,肯定還是要打的,不把胡元朝廷徹底打掉,所謂的築城、修路、開礦等手段就無法展開。”
隨著楊少峰的話音落下,朱標的目光便被牢牢的吸在了那張畫著幾條線的白紙上麵。
打掉胡元的朝廷不算太難。
打服草原同樣也不算太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