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孫國華一行緩緩步入江窪地棚戶區,這片被歲月遺忘的角落瞬間沸騰起來。狹窄的胡同裡,老百姓們紛紛圍攏過來,他們或站或倚,眼神中既有期待也有無奈。七嘴八舌的抱怨聲交織在一起,如同潮水般湧向這個剛剛踏入這片土地的代市長。
區領導見狀,神色緊張,連忙向一旁的街道辦事處乾部們使眼色,示意他們趕緊維護現場秩序。然而,孫國華卻輕輕擺了擺手,製止了。他示意工作人員拿出筆記本,耐心地將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一一記錄下來,承諾整理後親自審閱。
這已經是孫國華第二次踏入這片區域了。去年九月,蓮花江遭遇連日大雨,江窪地一帶積水嚴重,排水係統徹底癱瘓,多棟房屋被無情的水流吞噬。麵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孫國華沒有絲毫猶豫,他迅速組織乾部群眾,轉移安置受困人員,同時親自帶隊嚴防死守堤壩。經過四天四夜的連續奮戰,他們終於戰勝了洪水,保住了這片土地的安寧。由於組織得力,搶救動員及時,這場災難中並未造成人員傷亡。
然而,當洪水退去,看著那些被泡塌的房子和哭泣的人們,孫國華的心如刀割。他暗自發誓,一定要儘快解決這裡的排水和道路問題,否則一旦再次遭遇災害,後果將不堪設想。
他環顧四周,發現這片區域不僅排水不暢,道路也崎嶇不平,消防車等救援車輛根本無法順利進入。想到這裡,他的心中更加堅定了改造的決心。隨著人群的逐漸聚集,孫國華在一片空地上停下腳步,他拿起擴音器,麵色凝重而堅定地開口了。
“同誌們,我是代市長孫國華,應該有很多人認識我。去年九月的那場大水,我們曾一起在這裡連續抗洪搶險,四天四夜,最終取得了勝利。但那場災難造成的損失也是慘重的,我作為市長,一直惦記著大家,惦記著這裡的每一位居民。”
他的聲音在擴音器的幫助下,清晰地傳入每個人的耳中。現場的氣氛瞬間變得莊重而肅穆。孫國華繼續說道:“今天我來到這裡,是帶著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和禮物而來的。那就是立即啟動江窪地片區的道路和排水改造工程。我們要讓這片土地徹底擺脫洪水的威脅,讓居民們能夠過上安心、舒適的生活。”
聽到這裡,人群爆發出熱烈的掌聲。他們知道,這位代市長是真心實意地為他們著想,是真正願意為他們解決問題的。
在這片區域居住的,基本都是最底層的人民,三無人員以及外來的農村進城務工人員。他們中的很多人連破舊的平房都買不起,隻能租房生活。
麵對這樣的困境,他們也曾無數次地抱怨和無奈,但此刻,他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改變的可能。
孫國華把身後一把為自己準備的椅子拿起來,放在對麵,攙過一位老爺爺,讓他坐下聽。這一舉動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到溫暖和感動。
他繼續說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江窪地的改造工作,已經製定了一係列的政策措施。我們將多方協調籌措資金,除了改造排水係統外,還將對道路進行硬化處理,鋪設瀝青路麵。同時,我們還將建設至少十座公共廁所,並投放相應的垃圾箱,以改善這裡的衛生環境。”
他的每一句話都像是溫暖的陽光,照亮了這片被遺忘的角落。老百姓們聽得津津有味,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孫國華知道,他們的要求並不高,隻是希望能夠有一個乾淨、整潔、安全的居住環境。而這,正是他作為市長應該為他們實現的。
在剛才的走訪中,孫國華還發現了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這裡有很多適齡的孩子沒有上學。
《義務教育法》已經實施了十六年,但在這片區域裡,仍然有孩子無法接受正規的教育。他痛心地說:“雖然主要責任在家長,但政府有沒有責任?我認為有。我們作為領導乾部,不能看著這麼多孩子無學可上。這是犯法,這是失職。我們必須要讓孩子們接受法定的義務教育。”
他的話語中帶著堅定和決心。他知道,教育是改變一個人命運的關鍵,也是改變一個地區麵貌的關鍵。隻有讓孩子們接受良好的教育,他們才能夠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於是,他當場提出了一個想法:“我們要在這裡建一所小學,讓孩子們能夠就近入學。”
這個提議一出,現場再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老百姓們真沒想到,這個年輕的新市長還要給他們建學校。
然而,對於市教委主任和東安區委書記來說,這個提議卻讓他們有些為難。他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這時,一旁的東安區區長劉誌軍打破了尷尬的局麵。他說道:“孫市長,在這附近,我們東安區交通局有一棟老辦公樓閒置著,兩層樓,院子可以改建成小操場,後院還有一排平房。如果市裡能夠解決資金和師資問題,我保證三個月左右就能完工。”
孫國華眼前一亮,他看向劉誌軍,眼中充滿了讚賞和信任。他知道,這位年輕的區長有著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責任心,一定能夠完成這項任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