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靖伯趙祖蔭,襄城伯李成功,二人離開後,朱翊鈞則在乾清宮中批閱起奏疏。
朱翊鈞一連看了好幾份奏疏,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彈劾奏疏。
有的,是彈劾內閣首輔申時行,說他屍位素餐。
有的,是拐彎抹角的彈劾申時行。
比如有人上疏彈劾王錫爵,說他結黨營私。
說王錫爵結黨營私,能和他結黨營私的,最有嫌疑的就是與王錫爵是同鄉兼同年的申時行。
還有人彈劾禮部尚書徐學謨,說他趨炎附勢,逢迎內閣。
禮部尚書徐學謨與首輔申時行是蘇州府的同鄉,還是姻親。彈劾徐學謨趨炎附勢,逢迎內閣,那徐學謨附的也隻能是申時行的勢,逢迎的也隻能是內閣首輔申時行。
為什麼這麼多人都衝著申時行來呢?
就因為他是內閣首輔。
申時行是嘉靖四十一年的狀元,那一年的主考官是張居正,二人可以說是師生關係。
而且,申時行由張居正舉薦入閣的。
可你申時行當了內閣首輔之後,不維護張居正就算了,反而還反對張居正的改革措施,那張居正的親信們自然要彈劾他。
張居正的政敵們呢,一看申時行是張居正的學生,還是由張居正舉薦入閣的,就這關係,你小子就是張居正的親信,沒說的,彈劾他。
申時行本人呢,很會做官,也很懂得籠絡人心。
他並不讚成張居正的那種高壓狀態,而是主張寬鬆待人。
在經曆過張居正那種鐵腕之下的官員們,遇到申時行這樣的內閣首輔,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申時行申閣老,好人,大好人呐。
起初,申時行的這種做法確實籠絡了人心。
在內閣中,王錫爵是他的老鄉,嚴清中立派,王家屏資曆練淺,內閣中申時行雖然不如張居正那樣說一不二,但是也擁有相當大的權威。
六部中,工部尚書許國是他的老鄉兼好友,禮部尚書徐學謨是他的同鄉兼姻親,吏部尚書楊巍和他關係也不錯。
有這麼多層關係在,申時行坐在內閣首輔這個位置上,還是很舒服的。
可時間一長就不行了。
原本言官們由張居正壓著,要好的多。如今你申時行沒有張居正那樣的權威,壓不住言官。
大明朝的言官,那是懟天懟地懟空氣。
沒事都能罵死你,更何況你申時行身上還牽扯到這麼多層關係。
再加上那次早朝文官們直接動武,讓原本就矛盾重重的文官們更加雪上加霜。
內閣首輔這個位置,就好比老師和班長的關係。
皇帝是老師,首輔是班長,官員是學生。
你當班長的能兩頭都討好嗎?
顯然是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