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曆1627年九月二十九,從雲南省城發往北京的一封書信隨著驛卒的奔波在五天後到達京城。
“八百裡加急,所有人閃開!”
永定門外,一個風塵仆仆的驛卒騎著呼哧帶喘的黑馬一路狂奔在京城的街道上。
很快,驛卒攜帶的信件就被皇宮中的太監雙手捧著急匆匆的呈到乾清宮。
“皇爺,是雲南來的八百裡加急書信。”王承恩取出竹簡中的信件放在朱由檢麵前。
朱由檢聞言眼前一亮:“雲南來的?想必是溫體仁和秦良玉發的!”
拆開書信細細的閱覽起來。
“好,不愧是大明第一毒士,這陰謀玩的著實不錯!”朱由檢看完信件,忍不住低聲評價。
“恭喜皇爺又解決大明一個肢體病疾。”一旁察言觀色的王承恩出言拍馬屁。
“嗬嗬,收拾一個黔國公算不得什麼,朕要的是安南之地的糧食!
希望溫體仁和秦良玉莫要朕失望吧。”朱由檢合起信件背手站起,在大廳中來回踱步,臉上的喜色沒有掩飾。
“陛下,袁閣老,孫閣老在殿外求見。”就在朱由檢高興的時候,宣政司的小太監匆匆走來彙報。
“嗯,宣他們進來吧。”朱由檢說著,轉身坐回龍椅。
“陛下,陝西禦史發來文書,乾旱導致糧食減產,已經有數縣遭災嚴重,目前陝西境內已經出現流民組成的反叛隊伍!”
袁可立手中拿著一個官折,急匆匆的跑進殿中,張口彙報著情況。
“袁愛卿莫急,慢慢說。”朱由檢麵色平穩的看著袁可立。
焦急的袁可立平複情緒,呈上一份奏折。
“陛下,這是陝西巡按禦史吳煥上的奏折,您看看吧。”
朱由檢接過王承恩遞來的奏折,打開後迅速瀏覽起來,上麵寫道:“臣巡查陝西,自天啟三年以來,降雨極少,草木枯焦,民爭采山間草木為食···”
這份奏折記錄了陝西的天災人禍,民變的大致情況,最後結尾說道:死於饑與死於盜等同,與其坐等餓死,不如為盜而死,猶得死為飽死鬼也。
“陛下,陝西旱災已經刻不容緩,必須全麵開啟賑災之事。”孫承宗出言說著,他作為內閣大臣,最見不得百姓受苦。
“嗯,傳令陝西各縣,全麵放開官倉賑災,嚴格按照大明律組建賑災事宜。
袁愛卿,孫愛卿,朕決定親赴災區,與民共苦。”
朱由檢說著背手走下玉階。
袁可立和孫承宗被皇帝的決定驚的有些發懵。
“陛下,朝廷賑災自有一套成熟的流程,您身為天子,沒有必要前往災區,而且陝西境內已經出現民變隊伍,貿然前去危險極大。”
袁可立急語氣急促的說著,看向皇帝的目光滿是灼熱,雖然他知道皇帝此舉是為受災百姓吃下一個定心丸,但是作為內閣大臣,還是需要勸諫皇帝不能以身犯險。
“嗬嗬,袁愛卿,朕不是隨便說說而已,朕心意已決,親自前往陝西受災地區,於民共苦!
京城中樞運轉就靠你們二位愛卿負責了,有事直接命人八百裡加急傳至陝西即可。”
孫承宗和袁可立表情猛變,準備開口勸諫,卻被朱由檢揮手打斷。
“二位愛卿,朕相信你們的能力,也相信你們為國付出的忠心,陝西之事不是那麼簡單的,除了朕親自前往,其餘人去了意義不大,不能從根源處解決問題。
未來一段時間,二位愛卿帶領內閣在京安心處理公務,朕會全力解決陝西之事。”
袁可立和孫承宗見朱由檢已經做出決定,也沒辦法在勸,陝西境內不但有受災的百姓,還有皇室宗族,這除了皇帝本人其餘人還真沒辦法處置。
袁、孫二人走後,朱由檢直接招來暗衛的黑衣麵具人。
“陝西之事如何了?”
“回主子的話,陝西布局已經完成,遵主子之令,暗衛組成的隊伍已經超萬人,目前已經開始針對陝西士紳豪族開始‘借糧’賑濟百姓。”
“嗯,做的不錯,此事繼續搞,你先去趟趟路,後台朕親赴陝西。”
朱由檢緩聲說著,眼中充斥著瘋狂的殺意。
“大伴,朕離開的這段時間裡,宮裡的事你多操心。”朱由檢目光落在王承恩身上。
“皇爺放心,宮中之事,奴婢親自盯著,絕不給皇爺惹亂子。”王承恩匍匐在地上叩頭回話。
“嗯。”
···
一連三天,朱由檢都按時開展朝會,到第三天時,王承恩宣布由於陛下國事繁多,未來一段時間朝會由內閣主持召開。
內閣五位大臣以袁可立,孫承宗為主,處理政務,輪流處理政務。
潼關,進入陝西的最後一道雄關,這也是千年前大秦帝國一統六國的核心關隘。
一身素衣的朱由檢騎在馬上,看著不遠處的潼關,心中豪情萬丈。
“潼關者,當若一夫擋萬夫之地!”
“爺,咱們已經離京數日,在前麵歇息下吧,您的身子就是我大明的根源,不能透支虛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