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曲州市第一醫院,院長辦公室,這幾天連門檻都被踩爛了。
“院長,你是知道我的,我老婆最近快生了,所以這段時間沒有太大的精力去做一些高難度的手術,所以那場多器官體外切除術,我實在沒有辦法幫忙,雖然我也知道這場手術的意義和份量,但實在沒有辦法啊。”
“院長,你是知道我的,我的技術不過關,平時做個闌尾手術還好,但這種全世界都沒有先例的手術,我也沒有辦法完成,雖然我是副主任醫師,但不代表我就有能力做這樣的手術啊。”
“院長,你是知道我的,我現在年紀大了,這樣的高難度手術我沒辦法完成,哪怕是當一個助手也沒辦法做到,為了患者考慮,我不適合進行這樣的手術。”
“這場手術,我沒辦法參與,院長你是知道的……”
一個接一個醫生,不斷來到院長辦公室訴苦。
從副院長級彆,到主任醫師,再到副主任醫師,再到臨床醫生,甚至就連實習生都紛紛跑到院長辦公室訴苦。
這些人苦,是因為他們怕自己被這場不著邊際的手術給毀了。
沒有人說,醫生不容許犯錯。
但實力不夠的時候,貿然去參與一些頂尖難度的手術,那就是真的找死了。
誠然,這樣一場多器官體外切除術,作為全世界都沒有過先例的手術,一旦完成,參與者醫護人員都將從此光環加身,平步青雲,往後的路將會順利無比。
但同樣的,失敗了,也是地獄。
“瞧啊,這就是當初參與那場手術的人,嘖嘖,這些人就是想出名想瘋了的,本來就沒有實力,理論還不夠完善的時候就想要去弄多器官體外切除術,這不就被打臉了嗎?”
“自己有幾斤幾兩自己不知道啊,那個主刀的瘋了,這些人也跟著瘋了。”
“明明有更加穩妥的手術方案,非要選擇這樣的手術方案,這是完全不把患者的生命看在眼裡,這樣的人,配做醫生嗎?”
這樣的談論,所有人都能夠想象到。
人性是複雜的。
第一個吃螃蟹的,在如今看來固然是最有勇氣最有成功的人,但仔細想象,如果第一個吃螃蟹的吃完之後中毒了,麵對他的又會是何等指責?
傻。
蠢。
笨。
至於勇氣?
很可惜,不會有人聯想到這樣的褒義詞。
所以,隨著事件的發酵,隨著全網關注的人越來越多,事情已經變的完全不一樣了,如果說院長一開始是打算找個背鍋的,那他現在就恨不得病人馬上在病床裡就嗝屁了,手術也不要在做了。
畢竟現在做手術,自己女婿要是真的跟著去,一旦失敗,安櫟肯定是死定了,但自己女婿,也絕對不會好過。
這鍋,太大了。
根本不是一個人就能夠背的下的。
其實事情剛剛發酵起來的時候,院長還幻想過上麵的人出麵乾預,要麼叫停手術,要麼對安櫟進行限製,但出乎預料的是,上麵不僅僅沒有乾預,甚至像是完全沒有注意到這件全國都關注的事件一樣。
當然,也不是說上麵什麼都沒說。
京都醫療總機構發布了一篇文章,通篇都是在指出,要培養年輕醫學者,要拓展這抓緊醫療的革命事業。
雖然看上去和曲州這次的手術沒關係。
但細細品,卻會發現。
這篇文章完全就是拐著彎的支持這場手術,默認了安櫟主刀,默認了安櫟的手術方案!
這,才是院長最無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