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姐姐哥哥都得了大紅包,許小寶眨巴著大眼睛像是在說:“我也要!我也要!”
他走到爺爺奶奶身邊,用他那稚嫩的小手輕輕扯了扯奶奶的衣角,眼睛裡閃爍著懇求的光芒,奶聲奶氣的說道:“奶,我也想要哥哥姐姐那樣大大的、紅紅的包!”
都說,老兒子大孫子,老頭兒老太太的命根子。這話一點不假。
許母看寶貝孫子的小樣,笑的是見牙不見眼,“哎呦我的寶貝孫子,這事奶可幫不了你,你若是想要紅包就去給你老叔老嬸兒拜年,多說幾句吉祥話兒,保證紅包就到手了。”
許小寶看奶奶不幫忙又看向他媽媽,像是在尋求幫助。
大嫂攤開雙手道:“媽可沒有你老嬸兒那麼大的紅包。”
許小寶又看向二姑,許大葉和大嫂的動作如出一轍,“二姑也沒有。”
婁曉娥忍著笑擺晃著手裡的紅包,像是在說,“來吧寶貝大侄子,老嬸兒的紅包直蹦呢。”
許小寶見求助無效,磨磨蹭蹭的走到蒲團處,圓滾滾的小身子就往下跪。
這一拜,春風得意遇知音,紅包要來樂開懷,這一拜,跪地磕頭誌不改,老嬸紅包快拿來,快拿來。
“哈哈哈……”
那小小的人兒竟然張嘎了。
這一屋子人笑的前仰後合,就連被扶起的許寶也呲著小牙跟著笑。
許大茂看侄子出儘了洋相,就小聲跟媳婦說:“看把小崽子難為的,咱還是把紅包給他吧。”
婁曉娥白了他一眼,看向許寶道:“小寶,還想不想要老嬸兒的紅包了?”
“想要。”許寶連連點頭道。
“那你要不要繼續給老叔老嬸兒拜年呢?咱們小寶可是小男子漢,做事不能半途而廢,對不對?”
許寶貌似聽懂了婁曉娥的話,就慢慢的跪到蒲團上。
然後這孩子就低頭摳起了手指。
大嫂知道,兒子這是再想拜年嗑兒呢,就提醒道:“兒子你想想,來咱家給你爺奶拜年的人都說過什麼,再想想你浩哥是怎麼拜年的。”
許寶聞言,小腦袋瓜迅速轉動起來,眼睛忽閃忽閃的,似乎在腦海中搜索著那些拜年場景。
片刻後,他猛地抬起頭,小臉蛋上綻放出了一抹得意的笑容,脆生生地說道:“老叔老嬸兒,過年好!祝你們,祝你們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說完,他還特意學著哥哥的模樣,磕了個頭。
那小模樣彆提有多認真了。
婁曉娥更是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連忙把紅包遞到許寶麵前:“哎呀,我們小寶真是太棒了。”
許寶接過紅包,眼睛亮晶晶的,仿佛那紅包裡裝的不隻是錢,還有滿滿的糖果。
他連忙道謝:“謝謝老嬸兒!祝老嬸兒越來越難看。”這句話又引來了一陣大笑,屋內的氣氛變得更加溫馨和諧。
大嫂看著兒子乖巧的模樣,心中滿是欣慰。她知道,這樣的傳統習俗不僅僅是一種儀式感的體現,更是讓孩子在參與中學會感恩與祝福,感受家的溫暖與親情的力量。
接下來婁曉娥和許大茂把帶來的棉衣和禮物都分彆給了家人。
最後才拿出娘家讓她轉送的銀首飾,給婆婆的一副手鐲,一對耳環,一個鑲嵌了紅寶石的戒指。
給大嫂和二姐的都是一副手鐲和一對耳環。
她一邊將首飾地遞給幾人,一邊地說:“這些首飾雖不貴重,但我爹娘希望咱們家能永遠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
婆婆接過首飾,眼眶微紅,她輕輕撫摸著那精致的手鐲,仿佛能感受到昔日東家的溫暖:“曉娥啊,你回去後,代媽向東家和夫人問好。”
大嫂和二姐也緊緊握著各自的手鐲和耳環,“曉娥,你也代我和大嫂問個好。”二姐拉著婁曉娥的手,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許大茂在一旁看著這一幕,心裡暖洋洋的。他輕輕攬過婁曉娥的肩膀,兩人的目光交彙,無需多言,一切儘在不言中。
“行了,都把各自的收好,以後咱們有機會進城,就去當麵感謝。”許父說道。
“對對,總會有機會的。”許母接話道。
久違的親情,和暖烘烘的熱炕頭,讓婁曉娥心情大好。
一家人其樂融融地聊了會兒天,大嫂和二姐便張羅著做飯。
婁曉娥想一同前往,可婆婆不讓,“你和大茂坐了半天的馬車,快坐炕上暖和吧,你大嫂的手藝那是十裡八村都有名的。讓你二姐給她打下手就行了。”
“媽,我幫不了彆的,幫著往灶坑裡填柴總行吧,人我二姐這住家姑奶奶都乾活呢,我這做媳婦的可不能躲懶。”婁曉娥堅持的下了地。
婆婆見婁曉娥堅持,就去櫃裡找出自己的新棉襖遞給她,“換上媽的棉襖,彆把你的弄臟了。”
婁曉娥也不矯情,三下五除二就換上了婆婆的花棉襖。
還彆說,再紮個花圍巾,妥妥滴村姑一枚。
廚房裡香氣四溢,大嫂熟練地切著菜,二姐則在旁邊打著下手,婁曉娥坐在灶門前添著柴。三人有說有笑,畫麵十分溫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