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徐東樓的調研之旅2_17世紀風起澳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17世紀風起澳宋 > 第94章 徐東樓的調研之旅2

第94章 徐東樓的調研之旅2(1 / 2)

徐東樓先在縣城裡轉了轉,作為新建縣,新原野縣的主要第二產業都在縣城裡,在縣城就能基本搞清楚新原野縣的產業現狀。

轉了一圈下來,徐東樓發現新原野縣的產業基礎十分差,基本沒有什麼高級的產業,都是些初級的農產品加工業,整個縣就是一個農業縣。

這也是澳宋目前發展的一個縮影,從荒地到農業縣,從農業縣到工業縣。

“看來接下來這幾年酒是少不了喝了,招商引資的任務很重啊。”轉完縣城後徐東樓感歎道。

不過讓徐東樓唯一比較慶幸的是居民的生活水平還不錯,察看完產業,徐東樓又去了縣裡的醫院和學校察看情況,情況還好,不過在城裡無法代表整個縣的情況,還得下鄉去看看。

不過這一圈轉下來出城下鄉時間有些晚了,徐東樓隻得讓馬車夫回縣行政大院,等第二天再下鄉。

第二天徐東樓起了一個大早,早早下鄉去了,出城後一片片整齊的良田讓徐東樓賞心悅目,偶爾出現的畜牧群也讓他開心。

新牧野縣東部是沿海地區多平原,農牧業發達,這讓徐東樓很滿意,但也有讓他不滿意的是,鄉下的醫療水平很差,7年義務教育普及的也很不好。

澳宋之前的教育製度師承後世,但是運行下來發現並不適合澳宋目前的現狀,特彆是學製不合適。

於是教育部為了貼合目前澳宋國情,把6+3+3的學製改為5+2+2,把9年義務教育,改為了7年。

這既可以減輕財政壓力,也可以更快速的培養出來合格的工人,而且澳宋16歲算成年,14歲可以合法工作,縮短學製也可以更好匹配勞動年齡。

醫療機構缺醫少藥,教育機構缺少合格的校舍和教師,而且很多家長不讓孩子接受完整的義務教育,沒有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

這些家長讓孩子在學校裡讀個幾年書認識字脫盲以後,孩子也大了,可以給家裡幫工了,就讓孩子輟學在家做家務和乾一些力所能及的農事,這在農業社會無可厚非。

雖然澳宋專門製定了《義務教育法》,法律規定家長不得阻攔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否則就是違法,但是這一條執行起來非常難,在廣大農村更是直接形同虛設。

除了硬的,澳宋官方也來了軟的,家長支持子女完成義務教育期間,每年每個子女財政補貼5塊錢。

但一個勞動力一年創造的價值遠大於5塊錢,即使這個勞動力還沒成年。

家長一算這個賬,自然對於補貼看不上了。

同時澳宋沒有“科舉考試”,也沒有“學而優則仕”的說法,書讀出來以後能不能當官全看個人發展。

更沒大明對於讀書人變態般的優待,進一步降低了普通民眾,特彆是農民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

徐東樓對於這種情況是痛心疾首,這些民眾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居然斷絕了孩子的前途。

作為一個縣長他和普通民眾的信息差非常大,從個人功利的角度來說,他知道以後澳宋社會想要出頭就要讀書,必須拿到足夠的學曆,畢竟這些孩子沒有當議員的爹媽。

當然你要是隻想混個溫飽,一直當社會底層自然不必讀太多書,認識字就可以了。

而從國家社會的宏大敘事來說,教育才能開啟民智,隻有國民有高的文化水平才能促進國家的快速發展,發展文教乃是澳宋的基本國策之一。

所以對於徐東樓來說不管是造福於民,還是自身的仕途,都讓他必須狠抓教育,他決定之後回縣城一定要優先解決教育問題。

想完這些徐東樓繼續出發,結果沿著公路走了不遠,突然遇上兩個人設卡攔截,徐東樓還以為遇上劫道的了。

不過轉念一想徐東樓又覺得不是劫道的,以澳宋的治安,光天化日之下,誰敢這樣在大馬路上劫道,不怕被治安員抓去衝業績?

派人下車去一問才知道不是劫道,是收過路費,於是徐東樓讓警衛把手槍收起來,決定自己親自下去交涉,看看是什麼情況,畢竟“皮褲套棉褲,必定有緣故”。

“兩位老鄉,這是公路人人都可以走,為什麼要在此設卡收費啊?”


最新小说: 死遁後男主黑化成反派了 權力之巔:從中央選調生開始 斬神:以生命為棋,改眾人之命 雲逸傳奇 饑荒年,我的匣子通現代 大小姐有點顛[八零] 誰說我隻是劍修的?我是齊修啊 我在東北當薩滿的那些年 未來武神:我練的是獨孤九劍! 掙錢一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