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樉談起了這方鎮紙的來龍去脈,“唐太宗的昭陵一共遭受過兩次盜墓,一次是黃巢,一次是溫韜。黃巢前後動用了數十萬人力去盜掘昭陵,卻落得個無功而返。可是溫韜這人卻走了狗屎運,在一場暴雨的衝刷下找到了地宮的入口,從唐太宗的墓室找到了無數珍寶,有鐘繇、王羲之的真跡包括一對鎮紙。”
溫韜這個人是晚唐和五代時期的軍閥,如果說呂布是三姓家奴的話,這位大盜出身的溫韜更是重量級。
他是一位四姓家奴,先後變換三次姓名為李彥韜、溫昭圖、李紹衝、
溫韜乾過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盜挖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自從他盜陵的名聲傳遍了天下之後,後周太祖郭威引以為鑒,下令他死後一切隨葬從簡。就是生怕招惹上溫韜這樣的大盜,劉莫邪作為一個讀書人,自然對溫韜的名聲有所耳聞。
她的美目在朱樉身上流傳,靜靜聽他娓娓道來。
劉莫邪不禁感到好奇:“鎮紙本該成雙成對才是,大唐太宗皇帝的鎮紙為何隻剩下了這一方?”
“溫韜死後,他從昭陵裡盜出來的寶藏落到了後唐皇帝李嗣源的手中。石敬瑭借契丹之手滅掉了後唐以後,又將這一對鎮紙進獻給了遼國皇帝耶律德光。在宋遼簽訂檀淵之盟後,這一對鎮紙又被遼國蕭太後當作禮物送給了宋真宗趙恒。”
“原本這一對鎮紙回到了中原也算是物歸原主了,直到靖康二年,由完顏宗望和完顏宗翰領銜的金軍攻破了大宋的京師汴梁,這一對鎮紙成了金人的戰利品。跟隨被俘虜的徽欽二帝一起北上去了金國。”
自從石敬瑭自稱為兒皇帝,向契丹人割讓了燕雲十六州以後,中原王朝就此失去了北方的天然屏障。
北方的漢人在胡人的鐵蹄之下,彷如地上的塵埃一般任人踐踏。
靖康之恥,不過是漢人四百年血淚史的一個縮影。
一說到靖康之恥,朱樉的嗓音漸漸變得沙啞。
“在一百多年後,宋蒙聯軍攻破了金人最後的據點蔡州。金哀宗完顏守緒的屍體連同這一對鎮紙被一分為二作為宋蒙友好的象征,送給了第二任蒙古大汗窩闊台。本來這一對鎮紙在忽必烈入主中原之後,好不容易有了團聚的機會。”
“可惜在元末的時候,元帝脫歡帖木兒又將其中的一方賞賜給了宰相脫脫,脫脫率師百萬圍困高郵,被張士誠打的大敗而歸。這一方鎮紙成了張士誠的戰利品,在我父皇滅掉張士誠的東吳以後,這一方鎮紙又兜兜轉轉落到了我父皇的手上。這就是它的全部來曆。”
劉莫邪輕輕撫摸著手上的這一方鎮紙,潔白無瑕的玉石上坑坑窪窪,還有許多淺淺的劃痕。這是經過了歲月還有戰火的洗禮之後,留下來的痕跡。
看著手中的鎮紙,劉莫邪由衷感歎道:“沒想到這一方小小的鎮紙親眼見證了無數王朝的興衰更替。在這中原大地之上不論是大宋還是遼國和金國,哪怕是盛極一時的大元朝也避免不了滅亡的命運。”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劉莫邪念出的這一句詩,出自元代文人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
這首詩的後兩句更加有名,朱樉情不自禁就念了出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從古至今,王朝的興衰更替絕非一家一姓之事。山河破碎,破國家亡對於黎民百姓來說,無異於一場滅頂之災。王朝衰亡之時,天下百姓如同城門失火的池魚一般受到戰火的殃及。可是到了王朝鼎盛之時,古往今來又有多少盛世能夠惠及到了全天下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