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火”,當第1個人形靶被空氣液壓杆豎起來,早已等候多時的戰士們立刻扣動了扳機。
此刻訓練場上響起了一陣密集的槍聲,子彈如雨點一般傾瀉到靶子上。
有些被重點關注的,更是被戰士們用子彈將鋼製的靶身打彎,正在通過無人機觀看戰局的訓練場負責人,見到此景臉都黑了。
這已經是第78個了,今年第78個被打爛的靶子了,真當這玩意兒是不花錢啊!
隨著代表著勝利的紅旗被摘下,鋼七連此次巷戰訓練到此結束,接下來就要進行機械化巷戰訓練了。
等等,好像忘了什麼,偵察排好像還沒有開始訓練呢。
為了節約時間,團長王慶瑞直接同一偵察排使用了鋼七連進行訓練時繪製的地圖。
不過因為人員實在是太少了,按照原定路線的話,在使用大量煙霧彈才能通過的3號區域,以班級的實力壓根就通過不了。
於是偵察排被分成了兩股部隊,其中1班和2班為一組,三班為單獨的一組。
前者為主攻,後者為輔助,兩者以鉗形攻勢開始向著中央紅旗快速挺進。
與鋼七連相比,偵察排麵臨的麻煩就大很多了,首先人員嚴重不足,可要搜索的房屋卻並沒有減少。
每個人都顯得10分的忙活,甚至出現了搜索不仔細的情況,訓練進程還沒過半,就有超過三個目標靶逃脫了被擊中的命運。
導演組以及702團的領導看到這一幕全部皺起了眉頭,果然是他們太想當然了,即使有無人機的空中支援,一個排也無法完成一個連的任務。
不過在李寧看來其實也不用那麼沮喪,因為偵察排已經能抵得上兩個排的作戰能力了,如果再給他們添加一些部隊,變成一個加強排,在某些戰場的作戰效應將會不低於鋼7連。
“參謀長,鋼七連的成績如何說一下子吧,不用打折扣,另外將除鋼七連之外最優秀的連隊,把他們的成績也拿出來,咱們做一下對比”。
“是,鋼七連通過訓練總共耗時14分零28秒,擊毀目標靶102個,未擊毀兩個,總共陣亡7人,受傷11人,綜合評分如果沒打折扣的話是85分。
成績目前第二好的是紅三連,他們的耗時就比較長了,總共用了22分零59秒,共擊毀目標吧111個,未被擊毀的5個,總共陣亡14人,受傷9人,綜合評分為78分”。
當參謀長郭雲講完兩個連隊的成績後,眾人全部沉默了,這差距有些太大了吧。
紅三連這邊的目標確實要更多一些,可也就多了十幾個,未被擊毀的目標卻比鋼七連多了3個。
更彆說陣亡人數,足足相差了一倍,要是真實的戰場,那就意味著會多7名戰士幸存下來,彆覺得這個數字少。
少陣亡7名戰士,就意味著國家會少花費7個人的撫恤金,也就意味著7個家庭不會破碎。
更彆說完成任務的時間鋼七連完勝紅三連。
當然以上的結果不能說紅三連弱,事實上鋼七連和紅三連一直都在較量,兩者的實力相差並不大,造成現在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無人機的偵察。
紅三連在突擊時,因為對前方的一切未知,所以以摸索為主,慢慢的前進,花費的時間長,損失大也可以理解。
真要讓鋼七去除掉無人機的幫助,他們表現未必有紅三連好。
“參謀長,將這次訓練的結果彙報給導演部,同時也將我的意見也一起遞交上去,我希望儘早開展無人機輔助作戰的研究。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未來無人作戰將是戰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們越早開始研究,對於未來戰爭的主動權掌握的就越大”。
這話不是出自於李寧之口,而是王慶瑞思考了一會兒說的。
作為一名團長,戰略眼光絕對不能差了,很顯然在這方麵,王團長至少夠到了七十分的水平。
“是,團長,等訓練結束我就去發”。
“現在偵查排打到哪一步了?”
不知道誰突然說了這麼一句話,眾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訓練場上。
聽著槍聲越來越靠近紅旗,倒是讓李寧感到有些意外,看了看時間發現才過去了7分鐘,怎麼會這麼快呢?
隨即便用詢問的目光看向了唐超,希望他能回答一下。
“參謀長,排長他們繞過了敵人眾多的區域,直奔紅旗廣場去了”。
聽到這個回答李寧隻是說了一聲“哦”,巷戰訓練通過的標誌有兩個,一個是拿下標誌的紅旗,另一個則是評分達到60分。
其中前者是硬性條件,如果他完不成,哪怕表現的再好,依然是不及格。
評分總共是100分,摘下紅旗得20分,剩下的80分來自於部隊的傷亡情況,以及摧毀目標,把數量以及未摧毀的數量。
至於任務所消耗的時間,則不在評分範圍內。
之前考核的十幾個連隊,都是走傳統路線,沒想到偵察排上來就另辟蹊徑,走一條更加容易的路線,還彆說,這麼做在實戰中確實有著非同凡響的效果。
“傷亡情況如何?”
李寧又問了一個較為重要的問題,一個排正常也就20~30人,紅三連陣亡14人對整體攻擊影響不大,但偵察排是陣亡14人,那估計就沒人了。
喜歡50年的軍旅人生請大家收藏:50年的軍旅人生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