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一下午,徐行都纏著三齊給他講解符腳。
然後對著資料偷偷鑽研各種符腳的畫法。
……
這玩意兒和符頭似的,同樣也有各種不同的版本。
有畫五雷、日月的,有寫十二星君(也就是:子醜寅卯等12個地支)的。
還有專門為鬥法用符和斬邪用符繪製的符腳。
麵對諸多不同的符腳,徐行一臉懵逼。
這玩意兒完全不像電池之類的東西……
好歹電池這玩意兒,無論形狀怎麼改變,還是能通過正負極找到異同不是?
可符腳這玩意兒,除了都是鬼畫符以外基本就沒啥共通點。
這讓自己如何總結啊?!
無奈之下,他隻得轉頭研究起充電電池的原理。
寄希望於從這種低維度的視角找到靈感。
“儲備電池是一種能量轉化與儲存的裝置……它通過反應將化學能或物理能轉化為電能……電池即一種化學電源……它由兩種不同成分的電化學活性電極分彆組成正負極……”
廢話連篇!
徐行耐著性子繼續往下看:
“兩電極浸泡在能提供媒體傳導作用的電解質中……當連接在某一外部載體上時……通過轉換其內部的化學能來提供能。”
什麼電解質化學能的……
徐行的化學基礎在初中畢業時就已經還給老師了,他一個文科生理解起來也太費勁了點。
好在文獻接下來終於說了兩句人話:
“作為一種電的貯存裝置,當兩種金屬(通常是性質有差異的金屬)浸沒於電解液之中……它們可以導電,並在“極板”之間產生一定電動勢,電動勢大小(或電壓)與所使用的金屬有關,不同種類的電池其電動勢也不同。”
電動勢?
是不是就是我理解的那種可以反複充放電的意思?
順著藍字點了進去,雖然依舊看著一知半解的。
可他還是勉強理解了文檔的意思:
“也就是說兩種不同的金屬再加上電解液,就可以儲存電能唄?”
徐行頓時眼前一亮!
是了,既然真氣能夠通過重金屬傳遞。
那我用重金屬來製造“電池”的話,未必不能存儲真氣?
至於原理,直接照抄蓄電池的不就得了?!
一想到這個他立馬坐不住了。
於是立刻打開某度查看起電池的製作原理。
第一個蹦出來來的就是對最早搞出電池的伏特的介紹:
他在1799年,把一塊鋅板和一塊銀板浸在鹽水裡,發現連接兩塊金屬的導線中有電流通過。
於是,他就把許多鋅片與銀片之間墊上浸透鹽水的絨布或紙片,平疊起來。
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個電池──“伏特電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