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散氣、一個解毒。
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如果說附子除卻補火助陽,可對病重之人回陽救逆。
那對一般人而言。
附子對真氣的催化作用就顯得沒啥意義了。
畢竟普通人連經脈都沒有疏通,那也就不存在所謂的真氣。
更不存在什麼因為真氣擾動而真氣逆行……
所以利用五辛來散氣的功效,隻對修道之人有意義。
普通人最應該懼怕的。
反而是附子的毒副作用才是……
這個“解藥”的機製和五辛完全不是一個思路。
……
再次捏著一顆藥丸反複打量。
回憶其藥方,徐行突然想到:
附子理中丸的配伍已經是相對溫和的了。
雖然主藥為附子。
可其輔藥的最大作用,其實就是為了儘量降低對普通人的毒副作用。
看看其輔藥成分就明白了。
為啥裡麵有乾薑和甘草呢?
根據藥典分析,這兩味藥材除卻具備溫中健脾的功效外。
其實還可以作為附子的解毒劑使用……
一般來說。
附子等烏頭類藥物中毒後。
在無驚厥及嚴重心律失常的情況下應該催吐、洗胃。
西醫一般是肌內注射阿托品或者利多卡因以緩解中毒症狀。
而中醫的解毒劑嘛……
其實就是選用:
綠豆、甘草、生薑等中藥煎湯內服。
……
反過來說。
附子理中丸的配方,其實並不完全適合自己!
畢竟自己要的。
從來都是附子對真氣的催化作用。
而不是附子理中丸這一味現成的丸劑。
“那藥方中的甘草、生薑,豈不是起了反作用???”
按這個思路。
附子理中丸需要一定的改良才是啊……
徐行想著:
“是不是可以把這兩味中藥替換成其他的藥材,這樣就可以進一步提高藥效?!”
反正自己能時刻察覺體內的陰陽平衡。
注意用量的話,應該不至於被這玩意兒毒死……
而且老伍頭不是在這兒的嘛。
大不了到時候讓他搶救就是咯!
雖然貌似挺丟臉的……
稍一思索。
徐行就立馬選好了兩味替代品:
川烏、桂枝。
嗯。
這兩味藥通常和附子的性質相同。
特彆是桂枝,其味辛、甘。
能夠溫經通絡,擴張血管,無比契合徐行的要求!
不過……
這麼一改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