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行暗自思忖著,認真地捫心自問起來:
除了岸台法器勉強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煉器”成果之外,其餘那些所謂的法器簡直粗製濫造到了極點……
想要不考抄……借鑒,就想精進煉器技術,那實在是太特麼耗費腦細胞了!
講真的,起初他收留海老板完全是因為心中的一絲憐憫與不忍。
然而如今再回過頭來看,擁有這樣一位專業行家留在身旁充當參謀,著實為自己節省下了難以估量的時間成本。
歸根結底,像法鈴這類東西雖說也算是宗教器物,但它們終究還是會被劃歸到古董的範疇當中去。
而那些有著清晰傳承脈絡的珍貴物件兒,無一不是被緊鎖於各大名門正派之內。
自己多大臉能夠借出來觀摩研究呢?
更何況,就算是能借出來,大概率也是需要對原物進行拆解分析的。
真要這麼乾,人家不得把他弄死啊?!
對此,他心裡可是跟明鏡兒似的,非常清楚自身的斤兩。
暫且拋開上述情況不談。
在民間廣泛流傳的那些已經斷掉傳承的法器,同樣麵臨著諸多棘手問題:
比如木質的符紙之類物品,由於材質本身的限製,很難長期妥善保存下來,能夠留存至今的恐怕十不存一。
至於泥塑雕像之類的,則更是在那場長達十年之久的浩劫期間成為了重點被搗毀的對象,損失慘重。
甚至那些相對比較好保存的金屬器皿,也難逃“大煉鋼”時期人們的冶金熱情。
彆說是宗教器物這種意識形態本有問題的東西了,殊不知擱那個時代,連鎮河鐵獸都被拿去鑄鐵軌了麼?
所以說嘛,僥幸剩下的器物。
大部分都是極其普通的實用器、或者乾脆都是隻能歸為雜項的小物件。
既然是偏門收藏領域,受眾肯定不多。
受眾少自然賣不上價、賣不上價自然沒人願意養護。
所以被遺漏的、被損毀的必然是不計其數的。
真要讓海老板以收古董的態度去淘換,還不知道要錯過多少物件呢……
徐行的態度則是寧可錯殺一萬絕不放過一個。
……
當然,手中對於各種裝備的改造工作也不能停下。
正好徐行在網上訂購的防鯊服送到了。
而恰巧接下來的幾天需要調養經脈休養生息。
於是乎,他毫不猶豫地將全部注意力再度集中到這件嶄新的防鯊服之上。
嘿,你還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