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寶曆二年
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
——唐,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815年)
白樂天鋪開一張宣紙,摳除了幾綹草皮,鎮了一角,說道,就寫一首三年前給夢得公的贈詩吧——《醉贈劉二十八使君》。說著,便筆走龍蛇,一揮而就。
待李義山把墨塊收進匣子,白樂天說,小李,讀來聽聽。
李義山對著白樂天詩作深深一揖,誦讀道:
《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白居易,寶曆二年(826年)作。
李義山吟誦完,白樂天說,寶曆二年冬,某離任蘇州刺史返回洛陽,經過揚州時,正好遇上劉公夢得,他從和州(安徽和縣)刺史任上解職回京,某大喜過望,自從他被貶外放後,某與他已經二十三年沒見了。當晚,某與他來到揚州瘦西湖二十四橋,在明月中的一艘畫舫裡歡慶重逢。吾等把杯子舉了又舉,濁酒添了又添,拿筷子敲著盤子打起節拍,高聲唱著彼此的詩。夢得公作詩,那是人人稱道的國手,然而都是徒勞,命運總是壓人一頭,叫人無可奈何。抬眼看到的同僚都滿麵風光,而他隻有長久的寂寞,滿朝都有他能勝任的官職,卻仍舊要在地方上獨自蹉跎。某深知,人的命運會被才華和名聲折損,但是像他這樣,一折就是二十三年,也未免折損得太多了……
李義山說,家父在世時,曾對小子講過些大唐舊事,說是順宗永貞元年(805年),翰林學士王叔文、上柱國王伾叔侄,聯手夢得公、子厚公(柳宗元,字子厚)等八位朝臣,大舉改革朝政,破除積弊,罷免了占星、射覆等冗官數十人,貶去了貪汙虐民的京兆尹,又罷“宮市”,禁止宦官采買,約束五坊(雕坊、鶻坊、鷹坊、鷂坊和狗坊),不許欺淩百姓,諸多新政,大快人心。可惜順宗沉屙難起,在宦官的逼迫下,不得不禪位了,新政僅行一百四十餘日,成為國之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