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深州之圍
中書舍人白居易上言,以為:自幽、鎮逆命,朝廷征諸道兵,計十七八萬,四麵攻圍,已逾半年,王師無功,賊勢猶盛。弓高既陷,糧道不通,下博、深州,饑窮日急。蓋(大概)由節將太眾,其心不齊,莫肯率先,遞相(相互)顧望……
——宋,司馬光等,《資治通鑒唐紀長慶二年(822年)》
李處士枯坐甚久,無水無糧,也無人理會,正惆悵時,隻見軍士們又推來一位青年儒生。
李處士忙上前打問,這位賢弟,可知軍士為何留置吾等?
儒生又惱又氣地說,某倒是有所聽聞,隻是沒想到自己當麵遇上。
李處士說,請君指教。
儒生說,新任武寧節度使兼徐州刺史王智興,幕府開張,廣邀江淮名士赴宴,可惜應者寥寥,這位王老將軍不肯丟了麵子,便派軍士強請,還命稅吏在關口截人。某本要去幽州(北京)探望表妹,這都沒有行出泗水,就和兄台坐而論道了。要是被抓去徐州吃飯,再耽擱些時日,隻怕表妹已經嫁人了。
儒生幾句話從徐州開幕說到表妹嫁人,李處士消化了一下,開導說,賢弟不必心憂,去幽州也要經徐州,並不繞路,等到了徐州,先給表妹去信一封,說明情由,姑娘會等的。
儒生一聽,說道,兄台的話,有道理啊!他平靜了下來,拱手道,某乃泗州(泗縣)貢生,人稱“小泗縣”,兄台人情通達,不知兄台貴姓,家在何方?還請同遊。
李處士笑道,滎陽李生,某與君也必須同遊了。
日暮時分,稅吏交接,一位眉角有創傷的少年軍士上前來,帶李處士和小泗縣登上一艘快船,文章也由少年軍士保管,三人連夜向徐州進發。
夜深船快,李處士與小泗縣、少年軍士秉燭閒敘。小泗縣說,元和十五年(820年),也就是前年,剛剛收複了河北三鎮,天下自安史之亂後,再度歸於一統,憲宗就崩了,當今聖人即位,河北三鎮又心生不軌。去年七月底,三鎮之一的成德先出事了,其衙內兵馬使,一個回鶻人,殺了節度使,自稱節度留後,逼迫監軍上表請授節鉞。聖人大怒,下令相近各鎮出兵,武寧節度使崔群派將軍王智興前去征討,王智興挑選了徐州三千精兵,北渡黃河。當時叛軍圍困河北深州,打擊救援官軍。官軍屢戰屢敗,元和名將李光顏也隻能堅壁自守,王智興也沒有與叛軍接戰。受困深州軍士得不到援助,隻能自行砍柴取暖,每日口糧隻有一勺陳米……
李處士說,不餓死罷了。
少年軍士也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