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搬個家都是一件大事,更彆說古代人了。
俗話說“上屋搬下屋,少了三籮穀”,可見搬家是一件多麻煩的事情。
讓思鄉念舊的古人離家更是困難。除非,他們家發財了。
發財了,就代表生活不一樣了。發財了,也代表著可以選擇不一樣的道路。發財了,就代表著更廣闊的人生。
說到底,都是錢財的問題。寧夏有錢,但卻是修真界的“錢財”,要換成俗世界的財務還需要費一些周張。
不過並不難。對於凡人來說,修真界的東西那可都是具有神奇效用的“仙物”,市場很大。
隻消一些用不上的修真界物件,便能換取一定數量的錢財。拿著這些錢財,寧夏的家人能在大一點的縣城過上很好的生活。這樣的話,哥哥也能有個更好的平台。
寧夏是這樣想的。雖然還沒回去跟家人商量,不過估摸著他們可能也會同意。
哥哥從小就聰慧,雖然是農夫的兒子,卻喜歡文縐縐那一套。
但小時候那段日子,家裡的光景難過,他也就沒機會去私塾上學,隻接著偷聽識得幾個字而已。
後來長大了,家裡也有所改善,但已經成為家裡勞動力之一的大哥卻再也不願意去想那些遙遠的東西了。
他認命了,與其讓家裡憑白少一個勞動力,還不如踏踏實實乾活給家裡多攢一筐穀。這樣將來也許還能住上乾淨整潔的瓦磚房呢。
寧夏現在算不得出息了,在修真界也仍是個籍籍無名的小人物,但行走在凡間已然有了保障。
這次回鄉也稱得上是衣錦還鄉,她想要給自己的家人更好的生活條件。安排好他們,這樣她也能在修真界更安心平穩地走下去。
昨日,寧夏問過林平真的意思。對方似是也有些意動,但有些猶疑。
他要考慮的東西自然不可能隻有他的老父親,還有元家一大家子。
元毓華的父親是村長,住著豪華的青瓦房,在村裡頭權力通天,一家子過得很是體麵。現在更是有了修士女兒和女婿撐腰,哪還有不如意的?
縣城無比繁華,大牛村自是比不上。但到了那兒就代表著喪失優勢,喪失話語權,元家怎麼會肯?這樣還不如待在村裡當土皇帝來的強。
但元家不肯搬走,怕是林父也不肯立刻大牛村吧。他們父子倆受元家幫扶良多,他又與元毓華定下婚約。
他們兩人還未成婚,若是林父此時搬走落到彆人眼裡,怕也是要變味兒。
林平真想了又想,還是沒能下決定,便讓寧夏先回去休息,第二日一早定給個答複。
寧夏應了。她想著東西都準備好了,又已經在宗門那邊做了登記。不如第二日直接從宛平城出發,去往大牛村,也不耽擱了。
第二天林平真準時出現在寧夏麵前,遞給她一封厚厚的信,讓她直接交給林父。
就這樣,寧夏拎著一大堆東西踏上了返鄉的旅途。
這還是她第一次單獨進行“長途旅行”。裡程還不是一般地長,寧夏估摸著比照著唐僧取經的路途就差不多了,哦,還得乘以個十倍那種,大概。
反正就是這是一段極長極長的旅途,幸好她是用飛的,也不用走上個十幾年。比起飛舟,人力飛行自然是有所不足的,飛個五天十天也是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