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的發明是可以標注為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發明人的。
第一是全功,第二是半功,第三是四分之一功。
也就是說,理論上一個人運氣好的話,是可以一路蹭到工匠大師的。
但是想要成為工匠宗師,必須要有一項自己占據第一發明人的發明的。
而匠神則是十個!
換句話說,想要成為工匠大師,這很容易。
但是想要成為工匠宗師,甚至匠神,幾乎就不太可能了。
畢竟你能夠發明十個具有開創性質的全新發明,那就意味著你已經成為該領域中權威中的權威。
一開始,這個改革隻是發生在匠人之中。
所以並沒有引起揚州本土世家、豪族的抵製。
畢竟這年頭工匠的地位實在太低。
甚至就連後世著名的工部都沒有。
而實際上,現在這些匠人所在的部門,被叫做天工閣。
是方默暫時按照這個年代的風格確定的團體。
天工閣分為兩種。
一種是文員,主要負責物資調度、政令實行等文案類操作。
另一種是匠人。
獨立係統,直接歸太平道統領,就連工資,也是由太平道直接發放。
不走地方財政。
而那些文員其實更類似於吏員。
當然,想要成為文員,是一件非常特殊的事情。
這年頭寒門無貴子可並不是一句玩笑話。
劉備賣草鞋的出身,明明是皇室後人,卻被各種看不起。
而官員到達某個地方進行工作的時候,卻需要當地吏員家族的支持,否則連政令都出不了衙門。
胥吏皆可殺。
是這個年代最直觀的體現。
但沒有胥吏,官員就連基礎的工作都無法做好。
但胥吏的誕生,卻始終把控在胥吏家族之中。
這甚至是一種傳承。
要一直等到黃巢等人殺入長安城,將五姓七望全都屠戮一遍之後,才能夠徹底了結這種情況。
那麼現在這個年代,難道朝廷就不知道麼?
知道。
可不裝聾作啞是不成的。
原因很簡單。
在地方,縣官又叫做百裡侯。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縣官掌握了財政和軍政大權,那麼他就真的成了土皇帝。
所以縣官的調動,是必然的。
可如果一個新任縣官出現在地方,想要工作,就必須要倚仗胥吏家族出身的胥吏,才能夠實現地方治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