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悟了?”
當張角再次見到方默的時候,整個人都有些微微發呆。
“師父?”方默有些莫名其妙。
雖然自從他定下先得氣運,再得長生之時,心境已經圓滿,但他還真的沒想到張角的反應會如此巨大。
在方默的講述中,張角的神色變得複雜。
“福生無量天尊……”張角看著方默,隻感覺眼中閃過難以掩飾的羨慕。
立功、立德以及立言。
這是古代想要成聖的三大方法。
然而立功,什麼樣的“功”能夠達到“聖人”的境界?
立德,什麼樣的“德”能夠達到“聖人”的境界?
自古爭論不休。
然而立言……
口號誰都能喊。
但是什麼樣的口號,能夠讓一個人的精氣神完全質變呢?
答案自然隻有見心明性,為之奮鬥的信念!
得氣運者不長生……
我偏要既得氣運,又得長生!
此時此刻,還沒有唐朝有關地藏王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種幾乎不可能完成的誓言。
但在此時的張角眼中,方默卻已經有了為這種夢想而奮鬥一生的誓言。
這種看似不可能成功的誓言,卻偏偏才是這世上最大的反叛!
這讓創立太平道,修成“撒豆成兵”,並且重新還原出“養神法”的張角都感覺到了一絲嫉妒。
他雖然有了諸多成就。
但其實都是去拾前人牙慧。
太平道是道教,但卻在五鬥米教之後。
“撒豆成兵”本身的原理不難,隻要能夠將曆代為道家拚死的英魂登記在冊,自然也就形成了“天庭”,也就有了黃巾力士。
“養神法”本身雖然遺失非常嚴重,但原理其實也不難。
說到底,還是基於香火成神之道。
換句話說,張角前半生的人生裡,所有的成就對比方默要做的事情來說,都是微不足道的。
他有些沉默了。
方默雖然體會不到張角複雜的心思,但也知道自己好像有些裝逼過頭了。
“師父,您現在可是太平道500萬民眾共同追捧的天師,您的功績甚至比肩祖天師張陵!”
“太平道之所以有著如今的功績,都是你帶來的,你提出的軍製,讓太平道擁有了一支強軍。”
“你懲惡揚善,將太平道治理的井井有條,這就意味著你的立言,並不是一句空談。”
“而你又培育出了那年產500斤的水稻,可以讓萬千百姓因此受益。”
張角一一指出為什麼方默的立言會如此效果的核心。
張口說話,吹牛皮,誰都能做到。
但是將自己所說的話,知行合一的做出來。
卻很難了。
尤其還是在已經做出來的基礎上之後,確定了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
先得民心,後得長生!
就算最終無法長生。